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很多读者在跟我聊天时,都会流露出这样的困惑:我从家乡凭本事千里迢迢地考到这个单位,入职后却发现单位领导对我完全不感冒,比起绝大部分本地职工,领导对我的态度明显冷漠很多,有什么好事也默认不叫上我。明明我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在线,就是很难得到领导的青睐。难道仅仅因为我是外地人吗?这绝非你的错觉。曾经有一位老领导,就拉着我掏心掏肺地说过几句心里话:无论是提拔还是其他什么好事,我都优先考虑本地人,然后再是外地人。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在机关里,如果本地人占大多数,那稀有的“外地人”的确是个扣分项。具体原因如下:原因之一:外地人一到节假日,不是在回家就是在回家路上,灵魂和身体都不在单位,领导怎么会喜欢得起来?现在的很多机关单位,工作日和休息日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周末经常需要临时加班,到某某单位开个紧急会议,回单位拟个文什么的。节假日就更别提了,节日慰问品是没有的,但值班表肯定是逃不掉的。每当这种时候,领导就犯愁,单位里那些外地人,是叫还是不叫?叫吧,人家说周末要回家,一个人在本地孤苦伶仃的,确实不忍心。不叫吧,对其他本地人又不公平,难道外地人需要休息,本地人就不休息吗?久而久之,在很多单位都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值班不排外地人,好事优先本地人,权利和义务对等,这样总公平了吧。我们单位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从某县考来的女同志,老公和孩子都在老家,一个人在我们市里租房住,一到周五下午就回家,周一早晨才开车走高速回来,上班还迟到一会。领导也没说什么,念在她异地夫妻不容易,值班加班从不叫她,非常照顾她。几年后,该女同志发现,处里一年一度的部委培训,其他人都去过了,有的连续去2年,而她就是没戏。她找到处长大闹一番,直指处长歧视她是外地人。处长不动声色,从抽屉里掏出一叠厚厚的排班表,问她:这是我们处近三年来的值班记录,你值过几次班?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你又来过几次?平时大家照顾你、主动顶替你值班,培训这种事情,你总也该照顾一下那些照顾你的同事吧?该女同志一听不吱声了,灰溜溜地告辞。原因之二:语言、风俗、习惯,就是横在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一道墙,尽管你很努力,却仍然很难融入。在我国很多地区,本地人都习惯说方言,并且方言跟普通话差距挺大的,作为外地人,听不懂也讲不出。尤其是在南方,很多说了方言一辈子的、上了年纪的人,普通话非常烂,一开口就跟讲段子似的,他们自己都别扭。你听不懂别人说话,相当于逼着别人丢丑讲普通话,别人自然不开心,久而久之就懒得跟你说话了。在这里顺便提醒北方的朋友们一句,谨慎前往方言非常难懂的南方地区工作。除非这里普通话已经相当普及(比如深圳),否则这很有可能会成为困扰你的大问题。除了语言,风俗习惯也容易成为隔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作为外地人,很难知晓每一个小细节,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踩雷没商量。有一次,我们领导带了几名同事请人吃饭,某位同事中途去洗手间,顺手把筷子插在米饭上就走了,领导瞥了一眼,脸马上就黑了。坐在旁边的我,一看赶紧伸手把他的筷子拔出来放在桌上,领导的脸色这才好看一点。因为在我们这里,筷子是不能竖着插在米饭上的,这是“给已故老祖宗供饭”的意思。在应酬场合做这样的动作,既晦气又没礼貌。幸好那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饭局,不过我想领导心里肯定膈应,因为此后,他再也没带这个同事去过任何饭局。事后我曾善意地提醒过这位外地同事,他大惊:“还有这样的说法啊?我们那儿从来没听过,从老到幼都是这样做的,因为筷子放桌上容易滚掉在地上,插在米饭上很稳啊。”就这样,作为外地人,他主观上什么错也没犯,就莫名其妙地丢了印象分。第三,外地人根子不稳,领导总担心你会调走或离职,不愿花心思培养你。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很多还未成家的单身同志身上。你只要打听一下,就会知道在那些不发达的地方,外地公务员的离职率有多高。对这些刚入职的年轻人来说,反正还未成家,来去相对自由,一旦对当地的发展水平、薪资待遇、工作氛围不满意,随时就能走。即便是留下来干的年轻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在想尽办法找路子,希望能够带着编制调回家乡工作。所以,在很多欠发达地区的领导眼中,那些横跨千里考过来的外地人,迟早都要走人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工作上。既然是这样,他何必还要用心培养你、一手提拔你呢?回头把你栽培出来了,你拍拍屁股就走了,他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用心培养一个本地小年轻更实惠些,哪怕此人能力和学历不如你,但至少比你要稳定。第四,单打独斗,在当地没有关系也没有人脉,让你办起事来不方便。如果你去过规模小一点的县城,会发现那些地方的政府公务员中,家族派系的现象不要太常见。财政局某科长的亲小舅子,在县委办给某领导当秘书;某乡镇一把手的儿子,刚考入县国土局;县政府办财务科科长,跟县委办副主任是相识20年的老同学……如上,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绘制出一张复杂的关系图表。对这些家在本地、关系在本地的人来说,求人办事不过是一个电话、一句话的事情。别人关上门来就是一家人,而你,作为外地人有啥能耐,能够让他们对自己亲人和同学一样,对你亲热、对你慷慨?不明着排挤你已经算厚道了!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可惜这个“朝”,跟刚来的外地人基本没啥关系。越是小地方,外地人会愈发感觉举目无亲,既孤独又无力。分析完原因,再给外地来的同志们几个小建议吧:第一,如果还来得及,谨慎报考离家又远,又欠发达,而且文化相对落后的外地单位。越是这样的地方,政治生态越差,越要讲究关系。不要为了一个编制就把自己扔到千里之外去独自发展,你后悔的概率大于等于99%。第二,认真钻研本地方言。拿出当年高考学英语的劲,不求能说,但一定必须听懂80%以上,方可打通交流壁垒。第三,努力搞好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做一个待人热情大方的办公室小可爱,主动向大家伸出援手,吃点小亏别太计较,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身为外地人的缺憾。第四,降低对远方家庭的依恋程度,加油拓展本地朋友圈。一个到了河南的山西人,就要把自己当新河南人看,认真考虑如何在河南继续自己的人生,学着热爱河南、融入河南,别总惦记着自己远在山西的交际圈。父母家离得不远的单身年轻人,不一定每个周末都回家,可以在本地参加一点社交活动,结交一些当地志同道合的朋友。异地夫妻,必须解决自己或配偶的工作调动问题,一家团聚才是王道,长期奔波既不利于感情,也不利于工作。简而言之,外地人们要意识到你的工作已经到了这座城市,这里才是你未来发展的根基。你的事业、婚姻、生活,都要扎实埋进脚下这片土地。不要把自己当作漂泊的浮萍,只有你先从心底先爱上这里、接纳这里,这里的人们才会从根本上接受你,愿意让你融入当地的圈子,与你分享当地的资源。—END—加叶子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fc/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