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吾乐陵牛,牛牛牛牛年说牛

↑↑↑扎根于故乡,奔走于热爱,专注于乐陵地域文化的探索和发现~

鼠尾撇走庚子疫

牛角顶开辛丑福

谨以此文

致敬年乐陵战疫工作者

??年也是农历辛丑年常言道“牛马年,好种田”牛年是民间最受欢迎的生肖年之一往往被人们寄予无限期盼表达招祥纳财、时和岁丰之愿今年最流行的拜年话是“牛气冲天”“牛转乾坤”这全是因为牛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它被尊为“六畜之首”

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凶猛动物之一

是农耕社会的人们

最亲切最强壮最离不开的畜力

大劳模!图片来源网络

踏实肯干

勤勤恳恳、温良安分忠诚可靠、不图回报、奋发有为这些都是牛的美好品质每个人都应以牛为榜样发扬“三牛精神”??????

“我们要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牛是人类的一等功臣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更是人类的守护神人逢牛年运气旺国逢牛年山河壮

牛壮山河!图片来源

Pixabay

▼??01牛文化

牛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

上下五千年处处都有牛的身影

先民们依靠牛告别了刀耕火种

正式进入农业社会

“牛”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牛骨与龟甲一起被拿来占卜刻字

甚至人们干脆将牛奉为部落图腾

炎帝、蚩尤与伏羲都是人身牛面之神

大禹治水时常用石牛镇扼水患

春秋时“诸侯无故不杀牛”

只有遇到军国大事才会宰牛歃血为盟

或用于祭祀神灵与祖先

或用于贵族的陪葬品等

春秋牺尊,那时就有牛鼻环了,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图片来源

百度百科

许多历史故事也都和牛有关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田单用火牛阵拯救了奄奄一息的齐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再如著名的庖丁解牛还有西游记里家喻户晓的牛魔王水浒好汉黑旋风李逵外号铁牛以及勾魂索魄的牛头马面文人墨客更是用诗词来歌咏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一部泱泱中华文明史牛人牛事多的数不清孙悟空与牛魔王的电视剧形象,截图来源

版《西游记》

那么,我们乐陵和牛结下了哪些不解之缘呢?

???

??

02

牛特产

如果提及乐陵的特产我们最先想到的无疑是金丝小枣其实乐陵还有一大珍宝那便是鲁西大黄牛鲁西黄牛素有“山东膘牛”之称是世界三大肉牛之一中国良种牛鲁西大黄牛!图片来自网络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一种草养百样牛

鲁西黄牛不单乐陵独有

但在乐陵这片温和肥沃的地界上

往往比别处生长得高大健壮

前腿宽、后腿弯

秉性温顺、前躯发达、结实匀称

这种前高后矮的体型非常符合乐陵人的审美眼光舐犊情深的老黄牛,图片来源

Pixabay

黄牛五花肉非常肥美

奈何乐陵农户向来不馋于此

非不能也

是一股不忍与不舍之情

因为老牛耕田一辈子已经太苦

感恩还来不及呢

牛有灵性

牛是家人

八九十年代以前

鲁西黄牛是乐陵乡下使用最广的家用役牛汉代二牛抬杠砖画,耕出了一个灿烂的中华文明,图片来自

Wikipedia

??03牛文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乐陵西段乡张元标村

出土过一批唐代文物

其中最显眼的器物是灰陶牛

高14.7厘米-26.5厘米-最宽处9.3厘米

身沾泥土呈站立式

低首垂尾、体态敦厚、造型生动

一眼千年令人过目难忘

乐陵张元标村出土的唐代灰陶牛,现收藏陈列于德州市博物馆,摄于年11月

行吾/走读乐陵

文物来历不明

或为大户人家之所有

不管是用于祭祀还是陪葬等

都足以说明

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这件灰陶牛引我们浮想联翩之余

不免会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张元标村会集中出土唐代文物呢?

乐陵市西段乡张元标村位置图,制图

行吾/走读乐陵▼

据《乐陵县志》(年)记载

唐代鬲津河(今名漳卫新河)南岸有重合故城

时为乐陵县治所在地

城址在张元标村附近

此城相传为秦汉时所建

也说重合城之名实为“童合城”之误传

意为童男童女集合之地

是秦代徐福东渡故事的发生地

后人据此筑城置县

乐陵西段乡张元标村附近的土层,感谢图片提供者井海卫▼

清代《续山东考古录·武定府》

谭其骧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册》

均标注了乐陵重合城

城址位置恰好接近张元标村只可惜鲜活的历史已长眠于滚滚黄土之下历史地图里的乐陵重合城标记,地图整理

行吾/走读乐陵▼

??

04

牛村子

乐陵共有个村庄

其中有3个村以“牛”字冠名

胡家街道杨义牛村郭家街道大牛韩村郑店镇牛家村如果我们以杨义牛村为出发点

至大牛韩村行程接近14公里

最后再经过35公里才能抵达牛家村

牛年走牛村

如果能将这三个牛村子走一遍

保你牛年走个大牛运

坐落在乐陵的三个“牛”字号村庄,制图

行吾/走读乐陵

这三个牛村子

纵贯南北一线排开

犹如光华熠熠的牛斗之星

映照着乐陵这片千年福地

我们不禁要追问

这三个村为何打上了一个“牛”符号呢?

乐陵胡家街道杨义牛村牌坊,摄于年2月

行吾/走读乐陵

▼①杨义牛村据传明永乐年间时值“燕王扫北”后大移民时期杨氏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夏津县城内后移至距乐陵城西北九华里处落户取村名为九里杨后来村里有个杨姓大善人家里养了一头大黄牛

喂饱饮足之后

自愿供全村各户耕田种地

农村牛犁翻地场景,图片源于网络

此牛力大而有德

日耕数亩而不知倦怠

虽饥肠辘辘也不食田中禾苗

时人称为杨善人义牛

村民为感念其恩德

故将村名更为杨义牛村

“牛”头摆尾,图片来源

Pixabay

②大牛韩村第一个说法是说明永乐年间韩氏先祖由山东青州府寿光县迁来故以姓氏取为韩家庄后来村里有个彪形大汉一顿饭可吃斗米力大如牛并乐于助人村民便称之为韩大牛逐渐顶替村名而演为大牛韩村乐陵郭家街道大牛韩村村碑,摄于年3月

行吾/走读乐陵

第二个说法是说清道光年间

该村有座名气颇大的寺庙

据说连道光皇帝都知道

庙里供着一尊大佛

故也被称为大佛韩村

庙前还有一处大湾

乐陵市郭家街道大牛韩村东头的水塘,摄于年3月

行吾/走读乐陵▼传说常有人夜里看到有头金牛从水底冒出来嬉戏经大仙儿指点需亲兄弟十人才能将金牛抬出村民从附近村只找到亲兄弟九个和一个大姐兄弟九人遂把姐夫叫来冒充十个人用尽吃奶的劲才勉强将金牛抬出水面谁知快上岸时姐夫吃不住劲了九兄弟中有人一着急喊了声“姐夫加把劲!”话音刚落金牛“嘭”的一声沉入水底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村民们后悔不已为纪念金牛故改为大牛韩村至今乐陵郭家大牛韩村的墙画,中国梦与牛精神,摄于年3月

行吾/走读乐陵▼

③牛家村

村庄规模不大

位置比较靠南

原属德平县奎台乡

年随奎台乡划入乐陵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

牛氏先祖由山东青州府寿县迁来

因姓氏命名为牛家村

乐陵郑店镇牛家村村头,摄于年3月,感谢提供图片者牛新真▼除此乐陵还有两个隐形的“牛”村均位于朱集镇千年枣林游览区即李小庵村和小芦村

乐陵市朱集镇李小庵村与小芦村,制图

行吾/走读乐陵

▼④李小庵村据传明永乐二年李氏先祖李班湖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后人以祖先姓名立村据清乾隆《乐陵县志·人物志》记载明万历年间该村有个叫李宗孔的善人又名李小庵见村里的穷困户无力耕田果断买了两头牛资助大家

将牛拴在门前谁用谁牵走

而不必互相劳烦

事后村民也会默契地将牛送归原处

为答谢他的义牛之举

遂改村名为李小庵村至今

该村现已复垦为耕地

年末村民搬入新居

清乾隆《乐陵县志》所记载的李小庵村义牛的典故

⑤小芦村据传明永乐年间该村从三间堂迁来一位叫牛念祖的人小名叫小牛因此立村名为小牛家

由于家里过得穷

就给邻村十甲王村薛姓财主当长工

后来家境渐富

小牛比较迷信

一心想压住薛财主家的财运

便动了个鬼心眼

改村名为小芦家取“炉(芦)化雪(薛)”之意

也有说当时小牛家的芦姓人丁兴旺

所以才改称小芦村但现在该村并没有芦姓人家也无牛姓乐陵市朱集镇小芦村遥感影像,来源

Googlemap▼??05牛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

是流传最广的牛传说

打小就听着这个凄美的故事长大

夏夜庭院繁星当空

躺卧在高粱箔上

银汉迢迢仰首遥看牛郎织女星

一边瞅一边指一边听

……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小画书,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乐陵南部

有两处著名的历史遗址

魏王城遗址

奎台遗址

它们神奇神秘神妙神圣

它们沧桑矗立千年之久

它们来历道不清说不明

充满了扑朔迷离的民间传说

其中不乏与牛有关

乐陵魏王城遗址与奎台遗址位置分布图,制图

行吾/走读乐陵

①魏王城

被称为“乐陵第一城”据传为战国名将乐毅所筑是乐陵县治的发源地“乐陵于汉高帝五年(公元前年)始置县”该址位于花园镇城子后村村南虽其自身得名不详但环伺周围的几处村落却是颇具名声城子后村因居于魏王城之后而得名传为魏王城之北关村南二里又有故城村因居于魏王城之南关而得名因此两村之间所夹大顾家村应为魏王城之主城区又东北二里有碧霞祠遗址

更是为其笼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乐陵魏王城遗址主城区范围,仅供参考,制图

行吾/走读乐陵

▼魏王城遗址现址长米、宽米南、北、东三面有残余土城墙墙高两三米不等乐陵古八景之“汉堞秋蓬”即感怀魏王城秋日之胜景

汉堞秋蓬

[明]宋槃

冷落故城齐海东,当年帝子也分桐;

云收久散珠襦脉,黍拂长飘玉叶风。

近市峨井犹汉堞,荒郊淡淡起秋蓬;

悬知华表鹤归日,无限悲歌指顾中。

乐陵故城魏王城遗址,摄于年4月

行吾/走读乐陵

魏王城牛传说

魏王城之所以迎风战雨屹立千年不倒

与一段城墙之土的神奇传说有关

相传城子后村

一户村民家的牛舍低洼不平

需用土垫一垫

村民为了省劲

直接从老城墙挖回一车土垫到牛舍

谁知牛舍的老牛当夜性情大变

哞哞乱叫乱踢腾

农家牛舍,摄于年4月

行吾/走读乐陵▼第二天牛主人发现老牛站在院里喂它草也不吃饮它水也不喝任凭怎么轰赶老牛就是不想进牛舍还瞪着眼睛直勾勾地往地上瞅牛主人找来兽医一瞧半天也没查出啥病但兽医还是看出了老牛的惊恐问道“你这牛舍里是不是放了什么东西?”牛主人将取土的经过如实相告兽医不禁大吃一惊“老城子的土可不能随便乱动!”“谁动了谁家就会有不祥之事发生!"牛主人吓了一跳赶紧将牛舍的土悉数送回当天老牛就恢复了正常这邪乎事往后越传越广从此再没有人敢动魏王城的土乐陵故城魏王城遗址正面照,摄于年6月

行吾/走读乐陵▼

②奎台

又名长魁台或长魁店

为一大土台状

又因形似龟形而一度得名龟台

据传为盘古诞生地、大禹留迹处

该址位于郑店镇奎台中学院内

这里原属德平县长魁乡(即奎台乡)

年奎台乡划归乐陵管辖

乐陵市郑店镇奎台遗址老照片,民国影像

山东省图书馆

奎台村地处乐陵城区西南45公里东距郑店镇街里约10公里南抵德惠新河村北有古金堤遗址过去亦称鲧堤取“固若金汤”之意即古代防洪的堤坝乐陵市郑店镇奎台鲧堤遗址老照片,民国影像

山东省图书馆▼奎台遗址现址长宽各近百米土台高三至五米周长则有三四百米老德平县“平昌古八景”之“魁台夕照”即咏奎台落日余晖之胜景魁台夕照[明]年富层台十二草萋萋,太古人生是摄摄。还树参差归鸟尽,断霞明灭夕阳低。图经不载无遗简,风俗犹传有俊齯。记得往年携酒处,原头一望白云迷。

乐陵市郑店镇奎台遗址,摄于年7月

行吾/走读乐陵

▼奎台牛传说相传古时候村里有一头金牛每天夜里都在拉土筑高台不料被一个云游至此的南方术士获知遂见财起意动起了歪心打听到附近一个地方长着一颗金瓜等瓜熟后只要拿着它抛打金牛金牛就会化作一堆金子但金瓜只能用一次

乐陵市郑店镇奎台遗址,摄于年7月

行吾/走读乐陵

那歪心术士天天等着金瓜

盼着它快些熟

他担心露馅实在等不住了

在金瓜尚未完全熟透时

他半夜里摘下了金瓜拿着向金牛投去虽然击中了可金瓜毕竟没熟只打下一个牛角金牛吓跑了金瓜不见了

歪心术士也没了影儿

自此台子再也没长高只留下了一个乌龟似的土台子后来人们就管它叫龟台并在周围安家落户还在最高处修了一座寺庙

清康熙《德平县志》中对奎台遗址的记载

据清《德平县志》记载

长奎台上有理玄寺

大殿里供着一尊大佛

兴盛于唐代

人们一度称为大佛寺或大佛阁

传至民国时期

前、中、后三殿等尚保存完好

后陆续被拆毁

近年对中殿进行了修复

已辟为奎台历史纪念馆

乐陵郑店镇奎台大佛寺遗址,摄于年7月

行吾/走读乐陵

魏王城与奎台遗址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与人世流变静默不语深远守望这些神奇传说直让人多了几分敬畏

??

06

牛御医

御医也称太医

即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医师比如明代大医李时珍在嘉靖年间就曾做过五六年的御医

按说进入皇宫当御医

是巴望不得的大好事

但李时珍偏偏选择了远离

他见不惯了那些勾心斗角

也见不惯沉迷炼丹的嘉靖皇帝

他背起药匣走天下

一边拯救黎民百姓

一边书写旷世医书《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名医李时珍雕像,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乐陵也有一位李时珍式的名中医

他就是晚清御医牛履祥

今乐陵丁坞镇杨盘村北街人

年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随父从医常为百姓免费义诊患者愈后无不感恩戴德后人评价“精于脉理,活人无数,轻财好施,不取分文”本地和邻县名望贤达送匾额数方并勒石为诗志其医技之奇称其医德之高清光绪《宁津县志》载牛履祥之事迹▼牛履祥的名声由县而省逐渐传入皇宫一朝被光绪帝征为贴身御医相传有一位小阿哥得了怪病不吃不喝昏睡不醒皇宫许多御医都治不好慈禧太后召来了牛履祥经过一番缜密的望、闻、问、切断定小阿哥这是得了“虚病”是伤心过度所致慈禧太后急问侍女原来小阿哥玩耍时不慎将小锣锣掉井里了宫人果然捞出一对小铜锣小阿哥见后病症竟一时全消牛御医之名誉满京城中医闻问切四诊法雕塑,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随着时间的加长

牛履祥越来越不适应皇宫的生活

他见不惯朝廷的腐败

尤其是不愿看着百姓忍疾受苦

只心想着回归故里和悬壶济世

光绪帝见挽留无望

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又念他为自己诊治之功就封他一个从五品的“布政司理问”之职还让翁同龢题“大夫第”御匾赐送另赐钢叉、金瓜钺斧与朝天镫及旗锣伞扇等

??

07

牛抗战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

抗战全面爆发的这一年

恰好是农历牛年

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反击日寇,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那年七七事变

与日寇在卢沟桥作战的中国守军

是大名鼎鼎的29军

其军长正是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

是乐陵赵洪都村人

他领导下的29军官兵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宋哲元像,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事变爆发后他迅速通电全国呼吁全民抗战并喊出了最牛的抗战口号“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他的首难精神也彰显了乐陵人的铮铮铁骨与民族大义

乐陵后颜村宋哲元家族墓石刻,摄于年10月

行吾/走读乐陵

▼日军侵占平津后沿津浦铁路迅速南侵地处冀鲁交界的乐陵首当其冲但枣乡儿女不屈不挠毅然选择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冀鲁边区抗战形势图,图片来源

HOME烽火

时任中共乐陵县委书记的杜步舟

在延安特派员周凯东协助下

拉起了一支人的农民队伍

年8月13日拂晓在黄夹镇北街一棵大槐树上他竖起了一面大红旗上书“好男儿上前线,誓死不当亡国奴”一支革命队伍就此宣告成立“抗日救国军第六团”

这是乐陵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揭开了冀鲁边区武装抗日的大幕也是山东省第一个抗日武装起义在乐陵被称为黄夹起义

乐陵黄夹起义纪念雕塑,摄于东大桑树村,年3月

行吾/走读乐陵

▼牛年牛起义牛抗战这次起义充分展现了乐陵人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红色精神随着抗战的深入这支由枣乡农民组成的队伍被编入八路军后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抗日战场

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坐落于千年红枣林,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jq/1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