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9:30分,新河中学全体教职工认真观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校长翟世军观看报告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说,李保国同志身为大学教授,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淡泊名利、坦荡无私,这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新河中学全体教职工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报告会结束后,老师们都写了心得体会。
附:李保国同志生平主要事迹
李保国,男,---,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核桃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理事长;全国劳模、河北省特等劳模,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十大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他曾荣获全国振华扶贫奖,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还荣获河北省特等劳模,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统红旗手,保定市生产建设红旗手,和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李保国同志主要从事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培育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典型--邢台县前南峪村、全国科教兴村先进典型--内丘县岗底村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先进典型,打造了浆水牌板栗、富岗牌苹果和绿岭牌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主持了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太行山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其中年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出版《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绿色优质薄皮核桃生产》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李保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佳提名奖。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内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学生。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李家韩岗,曾是一片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年,村民高胜福为了响应县里四荒治理开发的热潮,与人合伙承包了这里的3亩荒山。当时满脑子的热情,却没想到会难到这种地步!承包后准备大干一场的高胜福此时却发了愁。李家韩岗又名狐子沟,一无土二无水,别说种树,种草都难。走投无路的高胜福几经联系,找到了当时正在太行山开荒的李保国。不久,李保国搬进了狐子沟,与村民们一道打响了开荒战。此前,村民们在这里尝试了运水、调土等多种办法,但结果却一次次令人失望。经过深入采样、组织专家实测土壤截面,李保国提出了挖沟修库的新办法,并决定在这里种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
李保国带领村民们挖好了种植沟,又在山沟取土修建了可容纳20万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库,并用挖出的砂石修建了4个拦水大坝,用以截留雨水,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保障。狐子沟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在李保国的指导之下,这里实现了1年栽树、2年结果、5年丰产,盛果期的核桃亩产达到了公斤以上,每亩效益超过元。如今,昔日的荒岭成了绿岭,绿岭牌薄皮核桃远近闻名。
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这一扎就是34年。期间,他在当地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经过李保国的努力,邢台市西部万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为此他荣获了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但用李保国的话说,最高兴的还是为太行山生态环境改善出了一份力。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百余个。(文章来自网络)
张海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