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教育年工作要点发布啦,硬核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贯彻本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全市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之年。崇明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坚持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坚决打好教育质量翻身仗,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

一、完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深入推进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一步加强学科德育,完善学科德育资源库。推进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艺术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学科德育与思政课程领航学校、领航团队、领航课程。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德育学科中心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坊,承办上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发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1+2+N”体系作用,做实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完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共育项目,开展区中小幼家庭教育达标校和示范校创建评估。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化设计,扎实推进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进一步提升青少年运动和健康水平。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强体育课程改革,落实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要求,提高体育课质量。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校园足球区本教材,打造精品足球课程,参加本市U系列校园足球联盟联赛和杯赛,开展校园足球合作交流。继续实施“人人学游泳”项目。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等级达标测试。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落实区体教结合“双十条”教育部门工作任务。

3.提升美育工作的基础能力和水平。以美育队伍建设和美育设施建设为核心,夯实美育工作基础能力。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建设,落实相关工作项目,重点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人人会乐器、乡土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培训,提升美育工作水平。加强区、校两级学生艺术团队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举办年学生新年音乐会、年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系列艺术活动,展示学生欣赏美、实践美的风采。

4.切实抓好劳动教育和科普工作。落实教育部和本市中小幼劳动教育工作要求,以项目与课题研究为引领,探索中小幼劳动教育“家、校、社”一体化实施体系,确立一批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建设一批劳动育人精品课程,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品质。进一步抓好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崇明分院、上海市创客教育联盟和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工作站实践点的组织、管理与运行工作。举办崇明区中小学生无线电测向等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峰会、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家庭”等一系列市级重点科技竞赛活动。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完善托幼一体化教育服务体系。启用圆沙、新河、江帆幼儿园,满足相应区域幼儿入园、入托需求。增加托班资源,完成2个托育点实事项目。挖掘公办幼儿园潜力,鼓励社区、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满足多样化的入托需求,全区托幼一体化乡镇覆盖率达到85%以上。深入研究科学育儿指导内容和形式,全年组织6次以上免费公益性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和“03亲子嘉年华”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指导质量,增强良好社会效应。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6.全面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修订完善《崇明区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管理三十条》。深化“幼儿园课程优化实施项目”研究,着力打造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课程优化实施支持和保障系统。推进幼儿园生态教育实践,完善幼儿园2.0版“生态崇明”课程和配套资源库建设。建立幼儿园与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机制,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健全区、园二级质量监测机制,完善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价制度,推动幼儿园自主、规范发展。加快优质园创建工作,年内创建一批市一级幼儿园。

7.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新组建若干教育集团,每所小规模学校逐步有序进入某一教育集团。创新教育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团内部教师、课程、设施管理经验、校园文化等各类有形无形资源共享,实现集团内部一体办学、协调发展、人才共育,形成典型经验和崇明案例。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用好寄宿生关爱平台,建立寄宿生成长档案,开展寄宿生关怀研究,提升寄宿生思想、身体、心理、学业等综合素质。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绩效评估,启动新一轮城乡携手共进计划,推进新优质学校新一轮集群发展。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继续开展“张人利名校长工作室”展示活动,开展“强校工程”中期增值性评估工作。

8.持续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强化《崇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各校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方案。建立教育局、教育学院、督导室对各校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协同检查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日常抽查、专项督查、学校自查、区级检查、专题通报等方式,不断强化校长和教师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意识和行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提升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水平。

9.全面落实中高考新政各项举措。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历史、跨学科案例分析、理化实验考试、英语人机对话等中考改革新内容的专题研究与指导,统筹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录入工作。挖掘、协调各方资源,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为学生社会考察、校外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强力支持。深入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和评价分析研究,完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进本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认证工作。落实高中学校内涵建设标准,优化选课走班管理。运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生涯规划指导机制。制订并实施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行动计划,加强对初、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培养。

10.深化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改革。严格执行上海市课程计划和相关工作坊研修工作,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实施,完成上海市普通高中非统编教材的初审及试教试用工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实施第三轮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做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和项目化学习试点工作,深化推进“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项目”,进一步落实《今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善“快乐活动日”区级共享服务平台“创玩动车”和“创玩小站”项目内容和布点。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机制,成立区域教材审查与管理委员会,开展本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规范使用的专项调研,做好对中小学使用境外教材的常规管理,做好对教学类APP的遴选与使用。

落实市教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减负增效措施,制订《崇明区中小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项目学校和学科围绕“主动?有效”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研究,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深入实施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和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初中绿色指标评价报告和测评结果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实施“区校两级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指导中小学校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借助PISA测试结果的研究,改进学校的质量评价工具。

11.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调整优化崇明中学信息化标杆培育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建设工作,初步形成推广成果。建设崇明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平台和崇明区教育基础数据库,打通数据信息“孤岛”,基本实现教育数据统一管理。推进“5G”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试点应用探索。开展干部教师信息素养2.0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教育信息安全,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

12.做好特殊教育和民族班教育工作。完成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要求。做好新增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加强已建成资源教室学校的特教课程建设。创新随班就读教育与管理模式,做好新增学前特教点和小学特教班的招生工作,开展基于评估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特教教师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提升特教教师素养。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重,抓好内地民族班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德育、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加强民族班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内地民族班持续稳定发展。

13.推进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名校+新校”教育合作,增加优质合作学校,启动相关前期工作。推进与云南临沧的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协同机制,鼓励本区中小学校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继续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构建常态化交流访问机制,多渠道提升学生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完善外籍教师管理机制,提高外籍教师在教育、教学、师训、科研等方面的质量与效益。

14.深化生态教育综改特色项目。推进“生态人”育人理念的普及,开展“人人争当生态小达人”活动,优化“生态人”的培养与评价方式。完善生态崇明课程资源建设,建设生态类、乡土类校本课程群。继续开展“中日自然学校”项目,深化开展“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人教育和校外教育

15.做精做优中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对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产业发展需求和第十届花博会,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发挥职教集团资源力量,加强产教融合、引企入校改革,深化订单培养、产品教学建设,推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深度。拓展与高职院校专业联结,加强中本、中高职贯通力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组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深化徐小平技能大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本市星光计划、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培养和选拔,提升职业教育的能级与水平。

16.提高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优化成人教育空间布局,推进成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长兴、陈家镇、堡镇、新河、城桥、庙镇六大学区各布局一个法人机构成人学校,设立相关办学点,每个成人学校辐射服务周边2-4个乡镇,全区范围内实现“1+6+12”的成人教育空间布局。完成成人学校干部配置和师资聘任。理顺成人学校管理机制,明确功能职责,实现社区学院负责业务指导和师资培训、各成人学校和办学点根据区域特点开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技能培训的发展格局。开放大学围绕国家和上海建设新型高等学校的目标和要求,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方面实现新突破。

17.加强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贯彻落实新一轮上海市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作用,以项目统整融合实施为思路,进一步增进馆校、社校、场校和校际合作,优化校外教育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区校外教育的联席会议机制、目标融合机制、项目统整机制、过程督查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四、规范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18.推进民办学校改革工作。严格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公共资源规范管理工作要求,落实区级工作方案,规范公共资源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与财政局、发改委等沟通联系,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和学费调整机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jq/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