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人文氤氲的古镇

11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温岭新河镇河边漫游道,看到百米左右宽的金清大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在此又分出三条支河,诸多水系把新河城环绕。

水乡新河不仅具有水的韵致,而且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江南古镇。

新河境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闸桥群,多年历史的晋代古刹——崇国寺,世界地质公园——长屿硐天,寺前桥、文笔塔、戚公祠、张元勋故居等多处名胜古迹。

“我们按照‘一江穿城、两岸锦绣、旅游休闲、文韵新河’的目标定位,让百姓看到小城的绿地变多了,道路变宽了,交通有序了,房屋更靓了,街道整洁了,天空变美了……小城镇,顺应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成为新河百姓‘心有所寄、身有所栖’的幸福家园!”镇党委书记王振翔告诉记者。

六闸村→治水故事从朱熹范仲淹讲起

当日,下着雨,记者随小城镇整治工作人员穿行于新河主干道:振兴路、锦绣路以及商业街,看到这些地段虽因雨暂时停工,但从堆放的施工器材和建筑材料来看,“门脸”正在抓紧整治中。

常务副镇长方斌善见到记者说:人文素质提升永远在路上,恨不得将五年的时间压缩成一年,眼下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新河镇已投入资金1.2亿元,对十大类43个项目进行整治。新河把深厚的文化元素植入到入城口改造、古村落修复、立面改造、城镇管理,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完工,新河有如一幅美丽清新、古韵幽幽的江南水乡画卷,慢慢展现在12万人面前。”方斌善说。

记者的探访先从水系开始——

第一站是城中锦西桥畔的环城河。

据了解,此河上半年还是有人偷倒垃圾的“臭水沟”,经过“整容”后,沿河设了生态浮岛,种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及增氧泵,此时正开出一簇簇娇丽之花。

“实施金清大港绿道景观工程,已完成18公里沿港漫步道,建成17个亲水平台,加快廿四弓河、运粮河、环城河等3条景观河道项目进展。”方斌善说。

如果环城河是今人的治水故事,那么下一站是古今融合的治水人文博览馆。

记者从环城南路走来,看到村道规整漂亮,远处有个广场临于水边,边上就是金清港的主河道。广场上矗立一尊白色雕像,那是古贤朱熹,

六闸村地处新河镇中东部,从远古时期的浩渺大海,经过沧海桑田,渐成富饶的鱼米之乡。

“文化与水,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六闸村有着敬水、亲水、爱水、护水的良好风尚,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我们特意规划了这样的一个水文化主题馆,将六闸村的水系情况、治水圣贤、用水工具、亲水项目、利水事业等水文化一一展现,引领村民了解、珍惜六闸村的水文化,使文化礼堂成为追忆厚重历史、传播文化的乐园。”村支书陈桂友站在馆内一座迷你版金清大港的石拱桥上,说起建馆初衷。

六闸村文化礼堂占地面积平方米,分为大美江村馆、水文化主题馆、民俗记忆馆、朱子讲堂、朱子家礼馆和江村诗页等七个功能区。在馆内,记者看到温岭古代诗人戴复古的诗: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这种水墨画般描摹的景致,也正是对六闸村的写照。

主馆与江滨漫步诗道、朱子家礼馆交相辉映。

与别处水乡不同的是,新河水(汇入海港之水)多桥多,更多的是闸,有名的闸,六闸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新河闸桥群之一。

记者看到礼堂西侧还有一个纪念范仲淹的祠堂,墙上有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闸跟这位先贤又有何联系?

陈桂友说,据老辈人讲,过去村里修建堤坝,在快要完工的时候,风浪大作,主事者决定祭祀范公像,结果浪涛真的就停了,堤坝顺利完工。后人称范仲淹为海神,并修筑祠庙以求平安。

如今,范公祠变成了范仲淹纪念馆,要让今人体会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廊桥与寺前桥→水面上倒映着美丽的身影

午后,记者来到城南,这里水面上倒映出两座长桥的倩影。

渡南头村位于廊桥的南面,水岸已被改造成景观带。

年10月,就在这座水泥拱桥上,搭起了大型仿古廊桥,由三个拱桥支撑。

据了解,这个仿古廊桥长55米、宽为12米,总投资万元,于年9月开工。在造型上,吸收了园林建筑的风格,青黛色的主色与棕红色桥身,赋予廊桥一种凝重的感觉,与附近的明清一条街、金清大港相映成趣。

记者在岸边,看到横卧在水面上的古廊桥,青黛色的廊桥屋脊在河水的倒影下,与周围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这是金清大港一个美丽的景致。

而与此桥相邻的是历史名桥:寺前桥。

该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年(年)重修,原为平桥,嘉庆初年(-年)倒圯,改建为五拱石桥,长64米,宽4.6米,高12米。桥以中拱最高,拱顶为平台,平台间有十级石阶成斜面相连,两旁有石栏,栏面浮雕花卉图案,栏间石柱,计根。柱头圆雕狮子、荷花、莲蓬,形态逼真。南北两端建有桥亭,亭上原有匾额,南曰“人无病涉”,北曰“水不扬波”。

建桥至今已余年,坚固如初,结构造型,别具匠心,气势雄伟,远望如长虹卧波,在桥梁建筑上,具有高超的工艺和科技价值,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文定为新河中学一位退休教师,喜欢写历史文化文章。

章老师在《寺前桥港的前世今生》一文中写道:

寺前桥港是新河人民的母亲河……

记忆中,寺前桥港的水清净甜润,可用来饮用、洗涤和灌溉。那时,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寺前桥汽船埠头汽笛声声,是当时温黄平原水路的交通枢纽……

大港有鲫、鲤、鳗、鳝、黑鱼及虾、蟹等游弋,还是垂钓的最佳去处……

曾几何时,由于各条河道污水的排入,造成寺前桥港浊浪滚滚,臭气冲天……

年初,新河镇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大港两岸修堤坝,栽花木,立雕塑,建游步道,筑观江台,造水埠头,设靠背椅等。经过4年的奋战,寺前桥港又回到了“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旧时景色。

河的周边→大地上屹立壮丽的景象

离寺前桥港不远处,就是披云山。

此山上的烽火台则因“新河大捷”,成为台州戚家军抗倭的一个典型战例。

山中铺有百级石阶,两边展开一丛丛树林。小山顶上有个凉亭,留有石凳。石阶的尽头便是烽火台了,块石砌成的梯形方台,四周布有垛口。让人遥想当年士兵们在城墙堞孔中密切注视敌情,手持刀枪棍棒守城。

新河镇,明代称太平县新河所,成为“戚家军”的大本营。史籍又记载,戚继光夫人王氏,曾随军住新河。一日,军队外出作战,仅留少数守军,恰遇大批倭寇侵扰,戚夫人临危不惧,立即动员城中妇孺穿起军服列队城头,高悬“戚”字军旗,演了“空城计”,吓退倭寇。于是有了《戚夫人坚守新河城》的故事。

作为省名校之一的新河中学,校园内有一座明代文笔塔和一段新河所旧城墙。明此塔建于明万历初年(),《嘉靖太平县志》称:“山上塔,明都督张东瀛建。”张东瀛为张元勋的号。

据章文定在一文中介绍:文笔塔高约12.5米。底层塔径约1.5米。台基与底层塔身之间开塔门,塔门拱形,高1.37米,宽0.55米……塔取“有韵者文,无韵者笔”命名为“文笔”。文笔之意是像一杆文笔立于东南方向,张元勋将文笔塔建于与自家府第遥相呼应的新河城东南方位,旨在振兴文风,祈求新河多中科举,多出人才……年又重缮此塔。

金清港外,在水一方的长屿硐天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历经多年的采石历史,这里留下了28个洞群,总面积29.8万平方米。

岩硐音乐厅是观夕硐的一大特色,这是一个没有音响的音乐厅,面积0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人。演奏音乐的时候,观众不管在厅内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同频自然立体声,堪称一绝。

“注重在城镇公共空间、建筑景观、街道小品等建设中体现新河的文化底蕴。整合现有17处文保单位资源,修复6处历史文化保护对象,提升廊桥等重要文化节点建设,打造环披云山历史文化景观带。”方斌善说。

-END-

撰稿|陈剑

编辑|冯丽丽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哪家医院好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ls/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