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华教授
摘要
康熙帝沿运河途经山东以及江浙的南巡活动中,频繁在名胜古迹、寺院公署题写匾额、对联,赏赐大臣书法作品,尤以济南、曲阜、淮安、扬州、南京、苏州、杭州为多,通过欣赏山川、尊孔崇儒、强调治河、恪守官箴、讴歌名贤以及肯定明太祖,表达接续中国道统与治统,显示皇帝的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以文化认同获取政治认同。康熙南巡可以视为文化之旅,影响了后世皇帝,成为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既源自中国传统,又深深地打上了清朝的印迹。康熙南巡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是兼具艺术与政治的物质遗产和文化产品。
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收复台湾,清朝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此后,清朝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实为东巡,起因于清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适逢甲子年,仿照《尚书·舜典》圣王泰山巡狩之举。康熙帝东巡之后,决定南下视察河工,形成了南巡。从二十八年再次南巡起,清朝表述的南巡目的为阅视河工、省观风俗、咨访吏治。这三点大致可以表述为康熙南巡的基本特色。此外,康熙帝巡视山东以及江浙是清代历史上的重要事情,康熙帝向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呈现了一个认同中国文化的皇帝形象,其中御赐书法的活动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学者注意到康熙帝的书法爱好、造诣以及政治意义,也有学者利用《康熙朝起居注册》梳理过康熙帝前四次南巡御书留题、颁赐御书的政治功用,但尚无人对康熙帝在南巡中的书法活动进行更全面、细致、深入的专门论述,笔者试为之。记载康熙南巡最为系统的资料是《康熙朝起居注册》《清圣祖实录》,主要修成于雍正朝的《山东通志》《江南通志》《浙江通志》记载了巡幸途经地区的活动,这些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资料,特别是不著撰人《圣祖五幸江南全录》(版心作“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为可贵的私家文献,详细记载了第五次南巡中的书法活动与书法的内容,使我们深入了解御赐书法的细节,实属难能可贵。此外,结合朱批奏折、御制文集、别集、笔记等官私资料,可以重构康熙帝南巡中的书法活动历史,进而分析其意蕴。
一、万世师表:尊孔崇儒创新高
首次南巡于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启程,十一月二十九日返京,历时60天。巡视山东、江南,阅视河工,咨访地方利弊,于江宁(今南京)谒明陵,至曲阜祭孔。最大的意义在于政治上的象征性,致祭泰山象征着天命所归,颂清功业,接续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之治统,致祭孔子则表明接续了儒家的道统,同时也表明了治统所归。加上康熙帝到达苏州及江南这一代表中国士大夫精英文化而在清初顽强抵制清军的地区,隐喻着清朝彻底征服了中国。而南巡归途康熙帝致祭明太祖,在于承认明朝统治的合法性,以争取汉族士大夫人心,认同清朝的统治。从康熙帝御赐书法产生的政治、文化影响来看,御赐曲阜孔庙大成殿“万世师表”匾额意义重大,因而本节也就以此为题,突出重点。同理,以下诸节我们也采取这样的方式命题。
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康熙帝离开京师后,由直隶陆行进入山东,途经霸州、任丘、河间、献县、阜城、平原、禹城,初八日到达山东首府济南,这是离京后途经的第一个大城市,原任山东巡抚新升工部右侍郎徐旭龄,率所属地方官员士庶等跪迎于城西。济南号称“泉城”,以趵突泉最为著名。康熙帝至趵突泉亭,命徐旭龄近前,咨询地方利病、民风土俗。康熙帝临泉览视久之,徐旭龄奏请御笔留题名泉。康熙帝援笔大书“激湍”二字。徐旭龄又奏,署内有珍珠泉,康熙帝书“清漪”二字赐之。
初十日到达泰安,当天登上泰山极顶,又东至秦观峰及孔子小天下处,东南至日观峰,傍晚驻跸行宫。次日早,康熙帝率从官于天仙殿行礼,御书“坤元叶德”四大字,悬额殿中。回行宫,御书“普照乾坤”四大字、又“云峰”二大字宣示从臣。随行的起居注官记载说康熙帝的书法:“笔力雄健,结撰精整,神彩炳焕,楮墨间备乾坤之广大并云汉之光华。从臣瞻仰,罔不欢跃赞颂,盛称天授神奇,圣学工妙,从古帝王以书法传者所不能及也。”康熙帝谕大学士明珠:“经行所至,登陟泰山,至圣遗踪,缅然可睹。一览众山,临眺九有,洵足揽天下之胜,察造化之奇。”康熙帝命将“普照乾坤”四字,于孔子小天下处建亭悬额。“云峰”二字于极顶处磨崖勒石。还将本年泰山香税免减,用以修泰山顶上各庙。
康熙帝第一次南巡途径泰山题字“云峰”,并二字于极顶处磨崖勒石。
康熙帝继续前行,经新泰、蒙阴、沂州,十七日驻跸郯城县红花铺,当天总漕邵甘、总河靳辅等来朝觐。康熙帝以黄河屡岁冲决,久为民害,命驾南巡视河。
二十二日,御舟过高邮、宝应诸处,康熙帝见民间田庐多在水中,登岸亲行堤畔十余里,察其形势,召集生员耆老,问其致灾之故。舟行至扬州,登览蜀冈棲灵寺、平山堂诸胜,御书“怡情”二字,留题于平山堂。至天宁寺,御书“萧闲”二字。
二十三日,御舟渡长江,泊镇江西门外。二十四日,康熙帝登金山,游龙禅寺,御书“江天一览”四字。又游览了焦山。有记载说,游龙禅寺时寺僧求赐题匾,康熙帝一时未能思及所题内容,时高士奇在侧,及时送上一纸,上书“江天一览”四字,帝遂照此挥毫。这次巡幸,“御书匾额凡五:曰勅建江天寺,曰江天一览,曰动静万古,曰禅栖,曰祗树。御制《金山江天寺碑》,《御制诗》。”同时,与金山对峙的焦山,附近波涛中的海门山,上有定慧禅寺,康熙帝“赐御书匾额,山门曰定慧禅寺,大雄宝殿曰香林、曰法云慧日,御制焦山诗三首”。此外,鹤林寺在府黄鹤山下,康熙帝御书鹤林寺额。竹林寺在府城南六里,康熙帝御书竹林寺额及“巨竹”二字额,御制诗一首。
二十六日,舟行入苏州府驻跸。据说康熙帝在苏州游狮子林并赐题匾额,原拟题“真有趣”,高士奇建议改为“真趣”。笼络江南士大夫也是巡幸的内容,赐致仕翰林院编修汪琬御书一卷,于是在苏州尧峰山西麓建阁珍藏。
十一月初一日,康熙帝至江宁,第二天致祭明太祖陵,亲诣奠酒,表达对于明太祖这位“古帝王”的尊崇。康熙帝过明故宫,慨然久之,写下《御制过金陵论》。康熙皇帝要求地方政府维护明孝陵。上述活动,可以博得江南的士大夫对于康熙皇帝代表的清政权的好感。
观象台在上元县鸡鸣山之巅,元朝至正元年建,明改为钦天台山,侧有北极阁,康熙帝登山访阁,御书“旷观”二字,建亭勒石。初四日,令大学士明珠传谕江宁知府于成龙:“赐尔朕亲书手卷一轴。朕所书字非尔等职官应得者,特因嘉尔情操,以示旌扬。”破例赏赐知府一级官位较低者御书,在于奖励其清廉之风。起居注官评论此举:“我皇上澄清吏治,鼓励人才,首于廉吏,特加奖劝,破格优隆,赐之宸翰。……大小臣工,凡有心知血气,谁不感发兴起,自励洁清者。”是日,御舟自江宁回銮,泊舟燕子矶。康熙帝读书至三鼓,侍讲学士高士奇奏请休息:“皇上南巡以来,行殿读书写字,每至夜分,诚恐圣躬过劳,宜少自节养。”康熙帝南巡期间,每晚读书写字,乐此不疲。
十三日,御舟回到郯城县。康熙帝御制《阅河堤诗》:“防河纡旰食,六御出深宫。缓辔求民隐,临流叹俗穷。何年乐稼穑?此日是疏通。已著勤劳意,安澜早奏功。”示扈从诸臣说,亲睹河工夫役劳苦、闾阎贫困,念此方百姓何日俾尽安土地,河工何时方得告成。“偶成一诗,聊写朕怀,不在词藻之工也。”十四日,召河道总督靳辅入费县行宫,谕之:“尔数年以来修治河工,著有成效,黾勉尽力,朕已悉知。此后当益加勉励,早告成功,使百姓各安旧业,庶不负朕委任至意。”因以御书《阅河堤诗》赐之。
十七日,康熙帝抵达曲阜,当天起居注官评论到康熙帝的书法。说他“又以余暇临池染翰,于古人书法,一一得其精微,传其体势,淋漓泼墨,所谓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者矣。……垂情翰墨,虽巡幸之次,鞍马之余,未尝废书卷也。……目睹皇上勤政好学,真千古帝王之所不及”。
翌日,诣孔庙,至大成殿,向孔子行三跪九叩礼。命大学士等宣谕:“至圣之德,与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广大,无可指称。朕向来研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祭祀孔子之后,康熙帝回行宫,御书庙额“配天作镇”。康熙帝还诣孔林,于洙泗桥下马,步行至孔墓前,跪奠酒三爵。同日,康熙帝赐衍圣公孔毓圻御制《过阙里诗》。御书“节并松筠”四字,赐孔毓圻祖母陶氏。
二十九日,康熙帝返京,首次南巡结束。康熙帝南巡沿途为名胜古迹题字,留下墨宝,显示出对山河的热爱以及他的文化修养。特别是为孔庙大成殿题写“万世师表”,直接表达对于儒家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致祭孔子表明接续了儒家的道统,同时也表明了治统所归。
尊孔的表达持续进行。二十四年三月,礼部议覆:“浙江道御史任玥疏言,‘车驾东巡特行尊师重道之礼,既蒙御书匾额,赐悬庙廷,必求特赐碑文,勒之贞珉。’应如所请,令翰林院撰拟碑文,交该抚刊刻建立。”得旨:“孔子圣集大成,道隆德备,参两天地,卓冠古今,历代帝王,咸取师法。朕研精经籍,志切钦崇,应勒庙碑,朕俱亲行撰文书写,以昭景行尊奉至意。”即特赐曲阜孔庙碑文,左副都御史张可前疏请,将“驾幸阙里,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应勒石,颁给直隶各省府州县学悬挂”。九卿詹事科道等议赞同,康熙帝从之。于是曲阜又增御书“万世师表”碑文,直隶各省府州县学悬挂御书“万世师表”匾额。二十五年,又颁发《御书孔子庙碑文》摹勒上石,《御制孔子赞词》及《颜曽思孟四子赞词》摹搨颁发直省。如此一来,康熙帝尊孔崇儒的信息广布天下。
二、地平天成:尊禹治水在今朝
第二次南巡。二十八年()正月八日出发,三月十九日回京,共计71天。正月十三日驻跸山东德州西关,原任大学士李之芳、衍圣公孔毓圻、原任兵部侍郎孙光祀、巡抚钱珏、总兵曹应鹄、少詹事王士禛、布政使卫既齐等至行宫请安。先是康熙帝“御撰孔子、孟子及周公庙碑文各一篇手书勒石。孔毓圻等奏请御书墨本,以为世宝,因命装潢成册。是日,分赐衍圣公孔毓圻,博士孟贞仁、东野沛然等”。康熙帝延续上次巡幸的尊孔行为。
十六日抵达济南,康熙帝游览趵突、珍珠二泉,御题“作霖”二大字。
二月初九日,康熙帝一行抵达此次南巡的终点杭州,在杭州城住了6天。中国历史发源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大禹治水国人皆知,大禹使人们脱离水患,得以安居乐业。康熙帝南巡视察河工,也是在解决水患,属于继承禹志。康熙帝此次南巡,祭祀禹陵是重头戏,政治意义非同凡响。禹陵位于绍兴府会稽山,十三日康熙帝往祭禹陵,驻跸绍兴府会稽山之麓。十四日黎明诣禹陵。康熙帝比照祭祀明太祖陵的事例,先派大臣致祭,然后亲祭,他率扈从王、内大臣、侍卫、部院大小官员行三跪九叩礼,读亲自撰写的祝文致祭。康熙帝还特地书写“地平天成”四字悬之禹庙,赞扬大禹治水的开创之功。令地方官即加修理禹庙,毕备仪物,表达尊崇遐慕之怀。其实御书不仅只此,还“御书匾额对联,奉悬庙中。正殿:睿藻辉煌,照耀万古”。御制“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对联一副,悬于正殿。此次南巡,在淮安视察河工并蠲免江南积欠,康熙帝还即兴作《蠲江南逋赋》诗一首:
国家财赋东南重,已责蠲租志念殷。
雨泽何妨频见渥,普天愿与乐耕耘。
康熙帝将御制蠲江南逋赋诗行书赐浙江巡抚张鹏翮。
《康熙南巡图》卷九局部"康熙皇帝祭谒大禹陵",特地书写“地平天成”四字悬之禹庙,赞扬大禹治水的开创之功。
在杭州,康熙帝到了髙士奇西溪山庄,赐五言诗一首并御书“竹窻”二字。
杭州灵隐寺名扬天下,康熙帝也临幸于此。野史所载,康熙帝游杭州灵隐寺,寺僧跪求赐题匾额,康熙帝挥毫时将灵隐寺的“灵(靈)”字之雨字头书写过大,下半部难以书写对称,解任回籍的高士奇陪侍在侧,即于掌中书“云林”二字暗示,康熙帝遂照书之,故灵隐寺亦称云林寺。康熙帝不仅勅赐云林寺额,还有御制五言诗一首。
二十日在苏州,因原任湖广粮道叶映榴当兵哗之际,手缮遣疏,从容尽节。康熙帝南巡见到其子叶尃,谕扈从部院诸臣应特予谥,于是叶映榴被谥“忠节”,康熙帝“以此二字亲洒宸翰赐之”。
无锡的惠山以泉水和山色闻名。二十三年康熙帝南巡曾驻跸汲泉,先进两宫,然后尝之。二十八年康熙帝自浙还复,再临泉上,御书“品泉”字,命谕徳秦松龄刻于漪澜堂,赐秦氏寄畅园二额:一曰“山色溪光”,一曰“松风水月”。黄埠墩在无锡县运河中流寺塘泾口,康熙帝驻跸,墩上有佛殿,赐御书“兰若”二字额。
二十九日,驻跸江宁府。康熙帝以手书、御制诗赏赐两江总督傅腊塔、江南提督将军杨捷,鼓励他们效力勤劳。二人则表示图报皇恩。
三月初四日,驾至扬州。康熙帝可能是在该日为观音庵御书“留云”,为龙光寺书写“存诚”“龙光寺”“香台”。
三、治隆唐宋:明太祖再受追捧
第三次南巡。三十八年()二月三日启程,五月十七日回京,历时天。二月初四日,康熙帝驻跸直隶新河长乐营地方,是日赐直隶巡道赵弘燮御书“清惠不群”四大字,传谕:“尔父赵良栋矢志报国,克殚勤劳,历事戎行,茂著勋绩,朕迄今犹追念之。以尔兄弟系功臣之子,未必玷辱先人,故皆擢用,授以文武要职,今复以此四字赐汝,此后益当砥砺廉洁,广宣惠爱,以副朕视民如子之至意。”赵弘燮回奏:“臣父一介微贱,蒙皇上知遇之恩,屡擢用为大臣,荣耀一生,身没之后,皇恩愈加浩荡,遣皇子临丧,大臣致祭,勒文贞石,备纪微劳,使垂诸万世。又悯念先臣劳绩,异数频加,宠及奕世,不惟臣等肝脑涂地,不能仰答高厚于万一,即臣父九泉之下,亦感恩无尽矣。今复邀御书之赐,臣诚不克当然,何敢有忝天章,不竭臣犬马微劳,以仰副视民如伤之至意。”初十日,过沧州,驻跸砖河地方。赐管理纤夫礼部员外郎舒古鼐、慎刑司员外郎阿尔赛御书各一幅。翌日,驻跸东光县夏口地方。赐管理纤夫郎中穆楚库、员外郎常代御书各一幅。
十二日,驻跸桑园地方。赐天津总兵潘育龙御书《杜若赋》一幅、《渊鉴斋法帖》一部,直隶巡抚李光地《耕织图》一册、《渊鉴斋法帖》一部,守道高必弘、巡道赵弘燮、天津道范时崇、通永道祝兆熊等俱赐《耕织图》一册。《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写照。康熙帝南巡获得《耕织图诗》,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绘,计有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康熙帝亲笔题写七言诗一章,并亲撰序文,也是康熙帝的书法作品。康熙帝御赐《耕织图》,表达对重农与对小康生活的礼赞。“渊鉴斋”系康熙帝在畅春园的通常起坐之所,《渊鉴斋法帖》收录康熙帝书写的字或临摹书家名迹,康熙三十三年刊刻,反映了康熙帝的书法水平。《杜若赋》为南齐谢眺名赋,康熙帝御赐该赋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爱好。
十三日,驻跸洛坡屯地方。赐管纤夫员外郎满蒲、阿迷达御书各一幅。十八日,驻跸两响闸地方。赐东昌府人原任刑部左侍郎任克溥御书“玉壶朗映”四大字,临米芾《天马赋》一卷,谕复原官给与诰命。又赐尚芝龙、张鼎鼐、张常住御书各一幅。二十四日,驻跸赤山。赐山东巡抚王国昌、布政使刘暟、按察使李基和《渊鉴斋法帖》各一部。
三月初四日,驻跸淮安府城。是晚登舟,赐总漕桑格“激引清风”四大字,墨刻《金刚经》、《龙虎台赋》手卷、《清秋赋》、《耕织图》各一册。初八日,驻跸扬州府城内。赐原任工部侍郎李柟御书“多识畜德”四大字、对联一副、唐诗一幅;分别赐原任布政使汪楫、原任给事中李宗孔“游咏清风”四大字并字一幅;赐扬州府天宁寺僧广元御书“禅心澄水月”五大字、“佛门堂”三大字、“皓月禅心”四大字、“寄怀兰竹”四大字;赐兴教寺僧广彻“西来法”三大字;赐北山寺僧广证“法律禅”三大字。十一日,驻跸兴丰。赐江天寺僧超乐《心经》并字四幅,赐僧明真御书“云峰”二大字、“松风石”三大字并字一幅;赐避风馆僧源恒御书“甘露门”三大字、《金刚经》一部;赐僧明融御书“超峰”二大字并经一部;赐僧慧光等九人经各一部。
山光寺在府湾头镇前,康熙帝御书“西来法”三字额,四十四年又赐“梵觉禅寺”额。天竺庵在甘泉县钞关门外运河西,御书“雁堂”二字额。
十二日,御舟泊常州府,神骏寺在寨前湾,康熙帝御书赐名神骏寺额又御书“水月禅心”四字匾额。金匮县景上区一都有放生池,康熙帝御书“慈云寺”三字额,又赐“兰若”二字额。十三日,驻跸无锡县。赐管夫广储司郎中皂保、掌仪司员外郎陶朱、户部员外郎敦多御书各一幅。
十四日至十九日,驻跸苏州。十五日,驻跸苏州府城内,康熙帝临董其昌“家鸡野鹜春蚓秋蛇”八大字,命中使赍示掌院学士韩菼。韩菼上奏:“皇上御笔书法,不啻龙飞凤舞,晋唐名迹所不及,何况其昌。”并请御书此八大字,奉为永宝。中使入奏,随后捧出御书“东南云峰”四大字并赐“家鸡野鹜春蚓秋蛇”八大字。韩菼赞扬“东南云峰”四大字笔法超绝,奏请勒石虎丘,以彰荣遇。十六日,赐予江苏巡抚宋荦御书“仁惠諴民”四字,“怀抱清朗”四字,《天马赋》一卷,临米芾书一幅,《渊鉴斋法帖》十册,御制《耕织图》一册,御书诗扇一柄。又赐提督张云翼御书“思无邪”三大字、字一幅、手卷一幅、诗扇一柄、《渊鉴斋法帖》一部、《耕织图》一部。十八日,赐两江总督张鹏翮御书一幅。十九日,赐苏州织造李煦御书“修竹清风”四大字并字二幅;赐原任尚书翁叔元墨刻《金刚经》《孝经》《草诀百韵歌》《耕织图》并御书诗扇字三幅;赐原任尚书王日藻与翁叔元同样的墨刻及御书“连云”二大字并字三幅。赐原任御史徐树谷、原任巡抚顾汧墨刻《金刚经》《孝经》《草诀百韵歌》《耕织图》,以及赐徐树谷御书“天光云影”四大字并字二幅,赐顾汧御书诗扇字;赐原任国子监典簿徐昇《耕织图》、御书“云光台”三大字并字一幅;赐原任给事中慕琛墨刻《金刚经》《孝经》《草诀百韵歌》《耕织图》并御书字二幅;赐原任庶吉士沈敬宗《孝经》、墨刻《千字文》并御书“清风兰雪”四大字、字一幅。扈从汉翰林官多苏松人,康熙帝令苏松翰林官可就近回家与父母妻子相见,不必随驾到浙江。二十日,驻跸皂林。赐苏州云泉寺僧持藻御书“般若台”三大字。
松江的佘山产笋香如兰,康熙帝赐御书“兰笋山”三字额,悬于宣妙寺。在常熟县,御书“清凉禅寺”四字匾额赐予寺庙。
康熙帝二十六日驻跸杭州,直到二十九日离开,期间大量赏赐御书,我们逐日介绍。二十六日,赐浙闽总督郭世隆御书“岳牧之任”四大字、手卷一幅、《渊鉴斋法帖》《耕织图》;赐浙江巡抚张敏御书“宣布德泽”四大字、手卷一幅、《渊鉴斋法帖》《耕织图》;赐提督赵弘灿御书“乐善不倦”四大字并《耕织图》《渊鉴斋法帖》。
二十七日,赐浙江湖州知府陈一夔父故温处道陈丹赤御书“名垂青史”匾额,谕之:“尔父为国殉难,朕至今悯之,赐此特表尔父之忠。”赐福建将军金世荣御书“器志方雅”四大字;赐提督王万祥御书“智义合宜”四大字;赐总兵官御书“惠迪吉”三大字;赐蓝理御书“所向无前”四大字;赐内阁学士胡会恩御书“秘阁清班”四大字;赐庶子陈元龙御书“凤池良彦”四大字并字一幅;赐南海普陀山僧明志御书“潮音洞”三大字、“梵音洞”三大字、“普济群灵”四大字、“皓月禅心”四大字并字一幅;赐僧性统御书“天花法雨”四大字、“修持净业”四大字并字一幅;赐天竺寺僧挺萃御书“法云慈悲”四大字;赐僧辂慧“飞来峰”三大字、“云栖”二大字,命悬二处。
这二处是指云栖寺、云林寺。康熙帝奉太皇太后銮舆重游云林寺,赐金佛一尊、香金五百两,御书“禅林法纪”四字额并对联一副。御书“飞来峰”三字勒石,御制《再过鹫峰》七言诗一首。赐帑金重修了上、中、下天竺寺。云栖寺也很有名,康熙帝御书“云栖”二字匾额,又赐“松云间”三字建亭崇奉。再对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略加叙述。普陀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旧有宝陀寺,康熙帝赐名“普济”,二十八年敕发帑金重建,三十八年南巡复赐金重修,御赐自在观世音一尊、银制吉庆阿哥一尊、宝印一颗、渗金佛三尊、《金刚经》一部、《佛塔心经》、《金字心经》各一部、临米芾书单条一幅、御书“普济群灵”“潮音洞”“皓月禅心”匾额。四十三年御制碑文,勒石寺中,又赐御书“宣布声闻”四字。法雨寺原名海潮寺,二十八年康熙帝赐帑金同普济寺重建,三十八年复赐帑金重修,敕改法雨禅寺,御赐救度佛母一尊、赤金大士一尊、御书“天花法雨”并“修持净业”诸匾额,又御赐《金刚经》一部、临米芾书一幅,四十三年御制《南海普陀山重建法雨禅寺》碑文勒石寺中。法雨寺住持性统,于四十一年在该寺圆通大殿之前创建万寿御碑亭,展示御书碑石。此事是性统“谋于提臣张云翼,赵宏灿。镇臣蓝理,施世骠。郡邑臣甘国璧,缪燧。购美石,延良工,摹而镌诸碑”。碑亭的设立,成为当地寺庙与军政人员共谋的大事。
二十八日,赐内阁学士顾祖荣御书“邃清之秩”四大字;赐副都御史吴涵御书“风霜之任”四大字;赐布政使赵良璧御书“承流宣化”四大字;赐按察使于准廉御书“廉察之寄”四大字;赐净持寺僧方孝御书“西峰”二大字、对联一副。
二十九日,赐杭州织造官敖福合御书“鸾鹤情”三大字、“兰亭”二大字并对联一副、字一幅;赐驿盐道卞三畏御书“廉镇”二大字;赐原任詹事府詹事高士奇御书“忠孝节义”四大字并对联一副、字一幅;赐原任少詹事邵远平御书“蓬观”二大字;赐原任谕德沈涵御书“华省”二大字;赐原任中允蔡升元御书“清华”二大字;赐原任御史龚翔麟御书“兰台”二大字;赐原任总督甘文焜之子同知甘国奎御书“劲节”二大字;赐玉泉禅寺僧等裕《金刚经》。
康熙帝在杭州还有其他御赐书法。驻跸西湖,御书十景:苏堤春晓、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南屏晓钟、三潭印月、雷峰西照、断桥残雪,建亭勒石。钱塘县有净空院,康熙帝“驾幸寺中,赐名‘清涟寺’,御书寺额,赐《金刚经》一部,大士像一尊”。
四月初二日,驻跸苏州府。因念原任大学士宋德宜,康熙帝御书“笃念前劳”四大字赐其子给事中宋骏业、赞善宋大业,又赐宋骏业御书“蹇谔老成”四大字,赐宋大业御书“文学侍从”四大字。还赐翰林院侍讲学士王九龄御书“视草”二大字;侍读学士张廷瓒御书“玉堂”二大字;国子监祭酒孙岳颁御书“尊经服教”四大字;原任侍郎彭孙遹御书“松桂堂”三大字;百岁老人顾履吉御书“凌雪乔松”四大字;九十二岁老人禇篆御书“海鹤风姿”四大字。初五日,赐原任尚书翁叔元御书“揽秀堂”三大字;赐原任詹事高士奇御书“再过鹅峰”四大字;赐给事中宋骏业“御制悯农诗”一章及御书,宋骏业奏准勒石学宫;赐原任御史盛符升御书“年登大耋”四大字;赐原任赞善黄与坚御书“如松堂”三大字;赐原任检讨尤倜御书“鹤栖堂”三大字;赐原任巡抚顾汧御书“阅清晖”三大字;赐两浙运使道李涛御书“惠爱”二大字;赐织造府官李煦御题诗一首,对联一副;赐江晖之子江弘文墨刻《千字文》《诗经》各一本;赐华山和尚敏膺御书“高云”二大字、“翠巗寺”三大字并字一幅;赐祥符寺僧纪荫御书“神骏寺”三大字。江浙此行赏赐御书数量可观。王士禛说,康熙帝巡幸江浙,赐扈从在籍督抚、提镇、藩臬诸臣御笔颇多。
初六日,康熙帝自苏州府起行,驻跸望亭。赐杭州司库戚色御书一幅;赐华山和尚敏膺御书“香域”二大字。初七日,驻跸定堰地方。赐原任左春坊秦松龄御书“松风水月”四大字、“山色溪光”四大字;赐放生池和尚御书“慈云寺”三大字;赐小金山和尚御书“兰若”二大字。初八日,驻跸丹阳地方。赐和尚纪荫御书“清净寺”三大字并字二幅、对联一副。
四月初十日至江宁,驻跸江宁府。赐浙江布政使赵良璧、按察使于准、驿传道卞三畏、盐运使李涛《渊鉴斋法帖》《耕织图》。同前两次南巡一样,先派兵部尚书席尔达致祭行礼,然后亲自往奠。康熙帝对大学士伊桑阿等说:“明洪武乃创业开基有猷有为之君,前日朕诣陵奠醊,见其园寝已皆颓圮,敕该督抚同职造府官量加修理。”十五日,康熙帝发出御书“治隆唐宋”四大字黄绫一幅,命直郡王及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张玉书赍送洪武陵,设香案行礼,将御书交与织造府官曹寅收贮,俟修理完毕悬挂。是日,赐安徽巡抚李鈵御书“敷政于外”四大字;赐安徽布政使张四教御书“忠信之长”四大字;赐江苏布政使刘殿衡御书“藩维之寄”四大字;赐江苏按察使赵世显御书“清明仁恕”四大字;赐苏松粮道刘殿邦御书“一州之表”四大字;赐驿盐道王然御书“清简为最”四大字;赐安徽粮道鲍复昌御书“治民如家”四大字;赐凤庐道佟毓秀御书“惠爱在人”四大字;赐常道施朝辅御书“百里宣风”四大字。以织造府官曹寅之母年老,特赐御书“萱瑞堂”三大字,赐曹寅御书“云窓清霭”四大字并字一幅、对联一副、《渊鉴斋法帖》一部;赐苏州府织造官李煦《渊鉴斋法帖》;赐报恩寺僧法镇《金刚经》一部。在江宁,一日下雨,康熙帝在行宫终日写字,写下了《行宫春雨作书竟日》一诗:“离宫暂驻辇,竟日检牙签。自愧书家奥,临池正笔传。”康熙帝重登鸡鸣山北极阁,赐御书“欣然有得”四字额,御书阴长生诗,临宋臣米芾帖。
二十日,驻跸金山。赐大学士张玉书御书“恭俭为德澄怀日新”八大字、“浮翠楼”三大字并字一幅、对联二副、《渊鉴斋法帖》《耕织图》;赐总河于成龙御书“澄清方岳”四大字并字二副、对联一副;赐镇江僧广如御书“八公洞”三大字、《金刚经》一卷;赐超著御书“鹤林寺”三大字、《金刚经》一卷;赐超学御书“竹林寺”三大字、《金刚经》一卷;赐江天寺僧深起御书“水天清映”四大字;赐印铨御书“清规”二大字;赐僧湛悟《金刚经》一卷。
二十二日,驻跸扬州府。赐原任给事中李宗孔御书“香山洛社”四大字;赐原任侍郎李柟御制诗一幅;赐两淮盐院卓琳御书“紫垣”二大字;赐原任主事郭士璟御书“泉石怡情”四大字;赐御史程文彝御书“肃纪守法”四大字;赐原任道程兆麟御书“歌咏昔贤”四大字;赐芜湖关监督翰林院侍讲学士郎启御书“竹风兰露”四大字;赐原任尚书徐乾学之子原任御史徐树谷御书“爱清景”三大字;赐原任詹事沈荃之子原任庶吉士沈宗敬御书“落纸云烟”四大字;赐盐商项起鹤母“寿萱”二大字;赐盐商汪森裕御书“礼年高”三大字;赐举人吴廷祯字一幅;赐天宁寺僧广元御书诗一章;赐清凉寺僧纪荫御书一幅;赐焦山僧御书“法云惠日”四大字;赐天心寺僧元启御书“香阜寺”三大字、《金刚经》一卷;赐万佛庵僧普怡“云门雪窦”四大字、《金刚经》一卷。
二十四日,驻跸汛水地方。赐相士罗光荣御书“通幽索隐”四大字;赐江天寺僧“龙光寺”三大字;赐南京兴善寺僧明融《金刚经》一卷。
二十五日,驻跸淮安城外。赐内阁学士布泰御书“木天”二大字;赐苏州府云泉寺僧特藻御书“慧业寺”三大字、“精舍”二大字、《金刚经》二卷。
二十八日,驻跸治河嘴地方。赐于成龙御书“乐休祉”三大字、对联一副;赐徐廷玺御书“慈惠之师”四大字;赐云台寺僧隆祯御书“遥镇洪流”四大字。
五月初一日,驻跸韩庄闸。赐原任詹事高士奇御墨五匣。初三日,驻跸仲家闸。赐五经博士仲秉贞御书“圣门之哲”四大字,命悬挂子路庙。初六日,驻跸李海务。赐原任詹事高士奇御书条幅、对联、《渊鉴斋法帖》、《百家姓》、《千字文》、《草诀百韵歌》、《金刚经》墨刻、《耕织图》;赐大名府九十七岁老人聂志笙御书“春秋高”三大字;赐直郡王御书“绮窓”二大字;赐诚郡王“拥书千卷”四大字、“芸窓”二大字、“云舫”二大字;赐七贝勒御书“进学斋”三大字;赐衍圣公孔毓圻御书“诗书礼乐”四大字;赐五经博士孔毓埏御书“远秀”二大字;赐山东巡抚王国昌御书“珪璋特达”四大字;赐山东布政使刘暟御书“维德之隅”四大字;赐山东按察使李基和御书“独持风裁”四大字;赐登莱道郎廷极御书“振鹭初飞”四大字;赐原任侍郎任克溥御制诗一篇、御书“传世宝”三大字。初十日,驻跸白草洼。赐裕亲王御制诗一章。十三日,驻跸张家庄。赐天津总兵官潘育龙御书“尽锐争先”四大字。十四日,驻跸河西务。赐内阁学士噶礼御书“清班”二大字;赐管纤夫郎中马尔汉、常有、员外郎恩爱御书各一幅。十六日,驻跸通州城外。赐兵部尚书席尔达御书“居贞素”三大字及字一幅。
命修明太祖陵并御书“治隆唐宋”是对明太祖的政治的高度评价,是此次南巡颇具政治意义的举动。据江宁织造曹寅该年五月二十六日奏报,署总督陶岱、巡抚宋荦以及在省大小官员踏勘,估计工料,遴委江防同知丁易管工,公议于官吏俸工银两内动交修补,因暑月雨水连绵,难以兴工,俟秋凉即便择日兴修。曹寅说:“其颁赐御书,用垂永久,候修补将竣,即便制匾勒石,此皆皇上远迈上古之善政。”高度赞扬了康熙帝尊明之举。
命修明太祖陵并御书“治隆唐宋”是对明太祖的政治的高度评价,是康熙第三次次南巡颇具政治意义的举动。
第三次南巡也是康熙南巡中赏赐御书最多的一次,康熙帝从南巡一开始直到回銮至京,几乎一路未断赏赐御书,显然早有准备,反映出康熙帝心情很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联想到康熙帝此次南巡高调歌颂明太祖,或许大量赏赐御书要表达的是社会安定、满汉矛盾和缓,康熙帝对稳定的统治秩序充满自信,并不忌讳歌颂明太祖。
此外,可能还因为康熙帝书法技艺在第三次南巡时大有进步,已经达到新的水准,更愿意向臣下展示。
四、源清流洁:崇尚清廉督抚箴
第四次南巡,有些波折。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南巡,皇太子允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允祥随驾,至德州,皇太子允礽偶感风寒,病势甚危,经多方调理,以致痊愈。康熙帝决定回銮,来年春南巡。在德州盘桓期间,康熙君臣切磋书艺,度过时光。
十月初五日,康熙帝召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元龙、侍讲学士揆叙、侍读宋大业、谕德查昇、编修汪士鋐、陈壮履、庶吉士励廷仪等入行宫,令各书绫字一幅进呈。康熙帝与大臣就书法交流:“学书须临古人法帖,其用笔时轻重疏密或疾或徐各有体势,宫中古法帖甚多,朕皆临阅。有李北海书《华山寺碑》字极大,临摹虽难,朕不惮劳,必临摹而后已。朕素性好此,久历年所,毫无间断也。”诸臣请瞻仰御书,康熙帝亲书大字联对以示,遂书写“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十四大字,并说:“米芾石刻可不必学,所有法帖朕曾临遍,大抵名人墨迹屡经匠工镂刊,其原本精神渐皆失真。沈荃昔云:伊曾亲受董其昌指训。朕幼年学书,有一笔不似处,沈荃必直言之。朕素性好此,久历岁年,毫无间断。”可见,康熙帝的习书重视“帖学”。康熙帝又令内侍引诸臣至行宫左厢,观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允祥写字,皇子乃各书一联。诸臣环视,所见连笔遒劲,书法精严。
十七日,以直隶巡抚李光地所荐,命江南苏州府贡生何焯书诗二首。康熙帝览毕,让亲近侍卫海青捧其所写诗字,令何焯观看,并傅谕李光地:“何焯字差可,所赋诗诚佳。”欲带至京师,教习诸皇子,命李光地送何焯至京。何焯是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名家,四十二年被任命为皇八子的老师。康熙帝传谕何焯,刚才令你所观诗字,俟用宝玺后赏赐于你。何焯奏不敢当。康熙帝传谕:“因尔系读书人,故特赏赐,昔尔辈吴廷桢亦曾赐之。”翌日,亲近侍卫海青从皇帝行宫“捧出御笔楷书《千字文》一册、草书《千字文》一册、诗三幅,赐直隶巡抚李光地,自守道高必弘以下文武官二十八员,山东布政使刘暟以下文武官九员,各御书一幅。此二省自巡抚至知县,每月有年老目昏及为亲老丐求眼镜者,海青随捧眼镜一匣,通行赏赐”。另据王士禛记载:康熙帝在德州,赐致仕在籍户部左侍郎田雯“寒绿堂”匾额,原任翰林侍读萧惟豫、编修田需亦蒙赐御书各一幅。回京后,康熙帝召户部郎中陈奕禧入南书房,命书大小字各三幅,赐御书御制《塞上》诗一幅,诗云:“半岭黄云合,风悲鼓角闻。野羱沙草外,落日自成群。”
四十二年正月十六日南巡再次起行,巡阅南河高家堰堤工,三月十五日返京,历时59天。提倡清官、整饬吏治也是此次南巡的特色,康熙帝多次赐于督抚御制《督抚箴》。起行之日,直隶巡抚李光地来朝,赐御书《督抚箴》一幅。十八日,驻跸河间府属临河地界。赐分司齐苏勒御书诗一幅。二十三日,故大臣兵部右侍郎孙光祀之子国子监典簿孙叔询携众家人从济南府北上至山东禹城黄家坊恭迎圣驾,据说“康熙皇帝命皇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牢记孙叔询其人之相貌;告戒孙叔询克守祖产保父孙光祀清官之誉及遗业,不许花费”。
二十四日,过济南府,康熙帝观珍珠泉,御书《三渡齐河即事诗》一章,令悬之巡抚署门,晓示臣民。又书《督抚箴》一篇及御制诗,赐山东巡抚王国昌。康熙帝又观趵突泉,御书“源清流洁”匾额,令悬趵突泉,书“润物”匾额,令悬珍珠泉,书“学宗洙泗”匾额,令悬省城书院。二十六日,登泰山还,驻跸泰安州,河南巡抚徐潮来朝,赐御书“凛矢清风”匾额、《督抚箴》一幅及衣帽等物。
康熙第四次南巡,御书“源清流洁”匾额,令悬趵突泉上。提倡清官、整饬吏治也是此次南巡的特色。
二月初九日,御舟渡江,康熙帝登金山江天寺,御书“动静万古”匾额,令悬寺中。允江苏巡抚宋荦所请,赐御书“西陂”二大字,又赐御制元旦诗一幅。十二日,在苏州赐宋荦御书《督抚箴》一幅,御制《虎丘诗》一幅。后康熙帝自杭回苏,又赐宋荦御书“清德堂”三字匾额,官箴三,命凛家学一,经传对联。积善庵在苏州府城西北隅,赐御书《般若心经》一卷、《金刚经》一卷、“衍真谛”三字匾额。又赐云泉庵《维扬雨霁诗绫》一幅:“二十四桥夜雨收,蜀岗阜下水西流,禅心欲定沾泥絮,不为繁华紫绮裘。”
《清朝通志》卷《金石略五》记载苏州府的御书碑刻,康熙四十二年有御书唐人绝句行书赐申可贞、御临米芾诗帖行书赐尤侗、御制雨中望吴山诗行书赐尤珍、御书唐人五绝行书赐彭定求、御书七言绝句行书赐吴存礼。申可贞,吴县举人,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任湘潭知县,当是康熙帝赐书之人。尤珍,尤侗长子,二十一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任大清会典、明史、三朝国史纂修官。彭定求,长洲人,十五年()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吴存礼,汉军正黄旗人,时为山西督理粮储道,后著《梅里志》,考《史记吴世家》张守节正义称泰伯居梅里,在无锡东南,存礼以吴氏出自泰伯,以是书述其祖德。如此,吴存礼视江南为祖籍地。四十二年获赐御书者大致都是苏州人,康熙帝赐书于如此多人,当是南巡时的事情。
二十六日,在江宁赐前来随行的致仕在籍大学士张英御书匾额、对联。今南通狼山有御碑亭,亭中有康熙帝御碑两通,一通是康熙帝御制诗:“明月中秋节,驰书海外来,自今天汉上,万里烟云开。”诗前引首刻“渊鉴斋”印章,诗后题“夜对月再成”,刻“康熙宸翰”“敕几清晏”两方印章,最后题“康熙癸未岁赐总六品刘会高”,“癸未”即康熙四十二年。另一通是康熙帝书朱熹诗作:“竹几横陈处,韦编半掩时,寥寥三古意,此地有深期。”诗前书“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初十日”,引首刻“渊鉴斋”印章;诗后书“朱子诗”,刻“康熙宸翰”“敕几清晏”两方印章,最边上书“御笔赐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州臣”,“臣”字下的姓名被挖掉。通州即今南通,当时隶属于扬州府。南通的这两通御碑所载御制诗与御书朱子诗,有可能是四十二年南巡期间赏赐地方官的。《清朝通志》卷《金石略五》记载通州碑刻,有四十二年御书朱子五绝诗行书赐周鼎鉴,周鼎鉴为如皋县知县,可能也是当年南巡时赐予的。
上述赐予江苏巡抚宋荦、河南巡抚徐潮、山东巡抚王国昌、直隶巡抚李光地等人御书《督抚箴》,其中宋荦的保留至今,年北京嘉德秋拍以元的成交价夺得书法成交第一名。《督抚箴》作于二十二年之前,其内容是:“芒芒方域,分理需人。岳牧之选,实惟重臣。寄以封疆,千里而远。地则星罗,令犹风偃。控摄文武,统驭官司。绳违纠慢,宣德布慈。廉善是旌,贪黩毋宥。小眚是矝,吞舟毋漏。彼昏而墨,日削月朘。或市狥纵,以恣挢虔。泽不下殚,民隐罔恤。政廼不和,为时蟊贼。曾是源浊,而流则清。曾是表正,而景则倾。职汝之由,是曰旷坠。轸我元元,保厘奚赖。天命天讨,我不敢私。勖哉!有位敬听箴辞。”其实,当时各督抚均得到了《督抚箴》,有的督抚在任官之地刻碑纪念。《清朝通志》的纂修史官说:“《御制督抚箴》系通赐各直省督抚之书,其时李光地摹刻保定,鄂海摹刻陕西,金世荣摹刻福建、浙江,喻成龙摹刻安徽,齐世武摹刻甘肃,徐潮摹刻河南。”康熙帝御书“源清流洁”悬挂于趵突泉这个游人如织的公共场所,其实也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的期望。
二月十五日到十八日4天,康熙帝驻跸杭州。赐御书“灵竺慈缘”匾额与中天竺寺,赐御书金字《心经》一轴与上天竺寺,四十四年建御碑亭。御书字箴四言正书赐浙江粮储道李法祖。时杭州人中允蔡升元在家办理葬亲事宜,康熙帝赐银六百两,令其事竣速即来京,又赐御书临《黄庭经》绢字一幅。
前来迎驾的江西巡抚张志栋获得大量御书。二月十二日,康熙帝驻跸苏州的第二天,即接见了张志栋,传赐御书“拥节名疆”四字,准其随驾巡视。十六日赐御书御制《盆松》诗中堂,十八日赐御书对联一副,并于该日当面书写“百忍”匾字赐之。另外,还赐其临米芾《柳赋》一卷、临程珌《颐堂铭》一副以及《渊鉴斋法帖》一部、御制《耕织图》一部,并貂帽、袍褂、哈密瓜、人参等物品。十八日,康熙帝由杭州回程,张志栋送驾河干,复命内侍传赐绫书“侍奉温纶”匾字以为褒赏。二十日康熙帝驻跸苏州,二十七日驻跸江宁,又分别令人传赐临米芾书《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临董其昌书《滕王阁序》。事后,张志栋将御赐墨迹摹勒上石,运归故里,以为乡邦之荣。
有的平民也得到了御赐。康熙帝南巡至杭州山阴,“县民王锡元与弟锡魁、锡爵、锡骥、锡则皆同母生,庞眉皓发,跪伏道旁,恭迎圣驾。问其年,锡元与锡魁孪生俱八十岁,锡爵等三人各七十余岁,五人之妇皆结发齐眉,其家有女弟二人,亦年近八十,与其夫偕老,合夫妇十四人寿盈一千七十余岁。御书‘一门人瑞’四字匾额以旌其闾。”
《浙江通志》记载,宁波府设有提督衙门,四十二年赐前任提督王世臣,并悬御制“四时常喜戈船静,千里须教壁垒新”对联一副,御书“乐善不倦”四字赐前提督赵弘灿,又御书“宽惠赳桓”四字赐前提督吴升,均悬于正楹。御书“迪德堂”赐定海总兵施世骠。这些御制应当是南巡时所赐。《清朝通志》卷《金石略五》记载常州府四十二年的御书碑刻,御临董其昌诗帖草书赐秦邦英、御书唐句行书赐刘乔龄,《武进县志·武进历史大事记》记载此事发生在康熙帝南巡过常州时,秦邦英是常州知府,刘乔龄为武进知县。
三月回銮驻蒙阴,颁御书赐山东接驾诸臣。青州知府张连登得御书《朱子复斋偶题诗》绢本行书一幅。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张连登在临清运河边上又得御书宋人诗金扇一柄、御书唐虞世南诗绫条幅。“连登遂摹勒于石,建亭供贮。在今府治三堂后东北隅,谓之宸翰亭。”
这次南巡之后,康熙帝还向金山寺庙赐书,五月十九日侍郎高士奇、内务府郎中丁皂保赍捧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轴送到金山,江宁织造曹寅“率领阖寺僧众跪迎,敬悬大殿,俾亿万士民瞻仰,永为镇山至宝”。四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曹寅奏报,御赐金山“动静万古”四大字,他与将军马三奇“恭制匾额,于本月初七日敬悬大殿之上,率领军民寺僧叩头,欢声振天。今现在山顶相度地宜,选石敬摹,诹吉建竖,俾亿万人瞻仰,昭垂万古”。扬州附近的高旻寺,是康熙南巡多次所到之地,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康熙帝在曹寅奏折上朱批:“高旻寺碑文御书写完,尔即觅善刻之手,着速摹勒呈进。”亦有赐书之举。涉及高旻寺还有一事,同年十二月初十日,曹寅奏请:高旻寺蒙赐金佛,但寺内无僧主持,访得马迹山有臣僧纪荫,避世焚修,可以胜任,于是迎请入院。“今臣僧纪荫具折谢恩,据云昔曾见驾,蒙恩准其具折奏闻。”这位新任高旻寺主持的僧纪荫见过康熙帝。另据《清朝通志》卷《金石略五》记载,四十二年御制诗七言绝句一首行书赐僧纪荫,故御赐事当在该年南巡时。
嘉庆《扬州府志》记载,四十二年南巡扬州得到御书匾额“高旻寺”、“云表天风”(高旻寺)、“般若妙源”(天宁寺)、“静慧园”、“化城寺”,对联“珠林春日永,碧溆好风多”(天宁寺)。
五、两江遗爱:不忘贤良与名宦
第五次南巡。四十四年()二月九日启程,闰四月二十八日返京,长达天。二月十六日,御舟泊直隶南蔡村,康熙帝御制《春日田间诗》《南巡词》《皇船记》各一篇,示直隶巡抚李光地等。李光地奏称:“臣等仰瞻圣制,不独辞韵精妙,而治天下之大道寓焉,岂惟近今罕觏,即从古亦无此佳什,允堪昭垂万世传之无极。”是日赐李光地御制诗、词、记各一章。十八日,御舟泊天津,谕大学士等:“原任刑部右侍郎励杜讷向在南书房,效力二十余年,为人敬慎,积有勤劳,并无过谴。其品级虽不及予谥之例,曩者原任侍郎沈荃曾经予谥,今励杜讷亦著赐谥,尔等会同礼部议奏。”大学士等会同礼部拟谥请旨,得旨:“励杜讷著谥文恪。”翌日,御舟泊静海县,御书“文恪”二字,遣乾清门一等侍卫、副都统马武等赐于励杜讷家,并令至其墓奠茶酒。
三月初五日康熙帝进入江南地区,继续阅视河工,十二日进扬州城,十三日在行宫写字,亲题:“朕每至南方,览景物雅趣川泽秀丽者,靡不赏玩移时也。虽身居九五,而乐佳山水之情与众何异?但不致旷日持久有累居民耳。所以一日而过者,亦恐后人借口实而不知所以然也。至茱萸湾之行宫,乃系盐商百姓感恩之致诚而建起,虽不干地方官吏,但工价不下数千,尝览汉文帝惜露台百金,后世称之,况三宿所费十倍于此乎?故作述怀近体一律以自警。又粘之壁间以示维扬之众。”御笔诗:
又驻塔湾见物华先看茅屋种桑麻
惠风遍拂维扬市沛泽均沾吴越家
作鉴道君开艮岳长吁炀帝溺琼花
绕胸经史安邦用莫遣争能纵欲奢
既要游玩又要节制不可过度,还算是有理性,这一自警诗反映出康熙帝的心态。十四日驻跸金山寺,官员进古董字画书籍甚多,康熙帝主要收取了古书,随赐督抚学院盐院诗字不一。
十七日入苏州,十八日赏赐江苏巡抚宋荦斑竹御书扇一柄、绫字一幅。康熙帝谕江南总督、安徽巡抚、江宁巡抚、江南学院:“内廷供奉翰林固皆善书,然朕留心典籍,卷帙繁多,现在供奉人员缮写不给,尔等出示晓谕上下两江举贡监生生员人等,有书法精熟愿赴内庭供奉抄写者,星速赴尔等衙门报名,就近齐集江宁、苏州二处,俟朕回銮之日亲加考试。特谕。”总督抚院于是晓谕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六府在苏州应试,安徽所属并江宁、徐州在江宁应试。康熙帝召现在苏州官员有能善于诗文者赴行宫赐题作诗,随督抚学院一同考试。康熙帝还御书对联“万重春树合,十二碧云峰”,赐江宁织造曹寅。二十日又赐江苏巡抚宋荦“福寿”二大字。二十一日赐致仕在籍大学士张英御书“谦益堂”三大字匾额、“葆静”二大字匾额、对联二、手卷一。二十四日赐昆山乡绅徐秉义御书扇一柄。二十五日抵达松江府,二十八日谕提督江南学院张廷枢:
朕比临幸松江,道经青浦,据该邑贡监生员孙鋐等奏称,青浦之北地名孔宅,自汉时至圣苗裔避地至此,奉至圣衣冠,环璧葬焉,恳请颁赐匾额。朕念孔子乃万世之师,既有遗迹亟宜表彰,因于万几之暇,亲书“圣迹遗徽”匾额以示尊崇先师之意。可选良工摹刻悬挂。
其实除了赐御书“圣迹遗徽”四字匾额,又有“泽衍鲁邦,四海人均化育;裔分吴会,千秋世永烝尝”对联。“又有各官副参游守千把跪讨御笔,皇上发御笔十七幅交提督张,择其办事勤劳者赏给。”二十九日,康熙帝参观了两位大臣位于娄县的别墅,王顼龄的秀甲园在娄县秀野桥北,时藤花盛开,御赐“蒸霞”二大字。越岁,复幸园中秋水轩,顼龄绘图纪恩。王鸿绪的赐金园在娄县谷阳门外,康熙帝赐御书“松竹”二大字匾额,四十六年再次驻跸,王鸿绪有诗纪念。樵隐庵在金山县三保,康熙帝至松江,召僧行澜赐“禅林宗宿”匾额、对联、石刻经卷,四十八年提督师懿德建御书楼。
是日离开松江之前,《清圣祖实录》记载赐松江提督张云翼御书并银鼠褂一袭、貂帽一顶。更有私家记载赏赐御书的详细情况:赐匾额“方略诗书克昌厥后”,系题提督祖坟之匾,又诗绫二幅“风平扬子渡,举桌过长江。暮色林低水,晴光月照窗。爱行为长绿,南方已满林。乔松分路侧,并作映江浔。夜过丹阳道,红尘不染帆。氤氲存五内,浩气托经函。延陵曙色阑,意与渚田宽。人尽农桑力,文风表里观。满眼湖山丽,九峰负海隅。沃野吴松境,横云馆驿衢。观风来泽国,非是喜灵区。雨过泊舟处,星连映水珠”。御诗扇一首:“万井人烟春雨浓,菜花麦秀滋丰茸。登高欲识江湖性,染翰留题文笔峰。”对联:“千里山川须在目,一军甘苦务同心。”而且皇太子也赐提督匾额“世勤阃职”,对联三幅:“公署静眠思水石,古屏间展看潇湘;早有兵甲销横海,每肄韬钤训习流;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康熙帝还谕扈从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翰林查昇、陈壮履、钱名世、蒋廷锡、汪灏、励廷仪等:“朕万几余暇临摹古人书法,于明董其昌真迹尤加欣赏。兹来松江,特书‘芝英云气’四大字匾额,并于前后书评赞十数行,可命提督张云翼将匾制就往悬于其家。又其昌曾孙候选州同董建中家贫可悯,着吏部遇就近省分州同员缺,即与补授。”表达了对书法老师的报答之情。
康熙帝在江浙考试士人诗词、书法,选拔人才。四月初三日,至杭州。初五日,康熙帝命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考试浙江举贡生监等诗字,会同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阅卷呈览,以顾祖雍、顾宁远二人记名。赐户部尚书徐潮御制诗一章。初六日,在杭州有山阴耆民王锡元弟兄五人率子侄十七人、孙十八人,因四十二年南巡蒙赐肉帛前来谢恩,康熙帝甚喜,赐匾“一门人瑞”四字,皇太子亦赐对联:“五枝荆树起今代,百秩仙寿萃一门。”《清圣祖实录》记载该日赐杭州将军宗室诺罗布、副都统阿喇纳、胡什布、福建浙江总督金世荣、浙江巡抚张泰交、提督浙江学院靳让、浙江提督王世臣、温州总兵官李华、平阳总兵官王应虎、定海总兵官施世骠、黄岩总兵官许国桂、福建水师提督吴英、陆路提督梁鼐、福宁总兵官张玉麒御书,数量可观。而《圣祖五幸江南全录》则在初七日记载有关的具体赏赐情况:所赐杭州将军诺罗布匾“天潢维翰”四字,对联“家庭元恺先承宠,同姓公卿各效忠”;赐浙江巡抚张泰交“受祜堂”字匾、对联一副,御书“疆连吴越勤宣抚,地有湖山乐拊循”;赐浙江提督王世臣“恩荣世锡”四字匾对联一副,御笔“四时常喜戈船静,千里须教壁垒新”;赐总督金世荣“钦训堂”三字匾对联一副,御笔“布德春生闽海界,承流恩泛浙江湖”;赐黄岩总兵官许国桂“世被宠光”四字,定海总兵官施世骠“秩德堂”三字,温州总兵官李华“靖共堂”三字,平阳总兵官王应虎“承恩堂”三字;赐詹事府陈元龙“南陔日永”四字,户部尚书徐潮“懔存堂”三字,都察院陈诜“五箴堂”三字,户部汤右曾“扶质堂”三字,学士徐元正“修吉堂”三字,俱各一匾额;赐福建巡抚李斯义“湛恩堂”三字,又赐老太太“寿萱”二字并对联御书“关山远握南天节,岭海勤宣北阙恩”;赐福建水师提督吴英“燕翼贻谋”四字,对联一副,御笔“但使虎貔常赫濯,不教山海有烟尘”;赐福建陆路提督梁鼐“世恩堂”三字,对联一副,上书“声讫扶桑皆入贡,威扬沧海久无波”,赐其父梁化凤坟上匾“奕世承休”,赐其母“萱庭燕喜”四字匾。关于靳让,在杭州,获赐御书一联,他恳请御书匾额以荣母寿,随赐“天庥堂”三字,后复赐“萱庭春永”四字,赐靳让御书唐诗金扇一柄。此外,当天有侍卫方熹、葛宜、黄尊周俱系杭州人,进盆景甚得帝心,即赐方熹“萱春”二字、葛宜“永庆”二字,黄尊周“慈孝”二字,各一匾额,赐银各一百两。大约同时,杭州将军衙署大堂受赐御书“典戎”匾额,悬奉正中,后为二堂,上奉御书“冠军”二字额。康熙帝重游上天竺寺,赐御书金字《药师经》一部。勅赐传灯寺额于绍兴。
初九日,因浙江各官办事勤慎,赐布政使郎廷极御笔字扇一把、诗一首、对联一副,赐金华、衢州、温州、台州、乐清各协副将,抚标中军唐某、提标中军陈某以及杭嘉严衢处温宁七府知府御书诗字一幅。康熙帝御书“恬波利济”匾额,令悬钱塘江岸龙王庙。崇文书院在西湖跨虹桥西,御题“正学阐教”四字赐为额。
初十日,御舟离开杭州,赐送驾浙江学院靳让礼物若干,其中有对联一副:“簿领不嫌春筍束,贻声要比玉壶清”,又赐其母“天庥堂”三字、“萱庭春永”四字匾,又唐张钦敬观洛书诗金扇一柄。
康熙南巡时御赐的金扇样式,扇面有康熙皇帝的御笔题字。
十二日再次回到苏州,十四日赐江南江西总督阿山、安徽巡抚刘光美、江苏巡抚宋荦、提督江南学院张廷枢、京口将军一等侯马三奇、副都统蔡毓茂、赵玥、原任礼部尚书王泽弘、原任工部尚书熊一潇、原任内阁学士徐秉义御书,并赐有匾,即阿山为“承恩堂”、宋荦“世有令仪”、刘光美“赤敬堂”、江苏布政使宜思恭“箴白堂”、江宁将军“秉正堂”、二都统“怀中堂”与“懍忠堂”、狼山镇总刘某“靖恭堂”、崇明镇总穆某“精艺堂”,赐浙闽将军、都统、督抚、提镇俱各一匾。宋荦还得到御制《柳梢青词》金扇一柄,泥金书御制《喜雨诗》石青扇一柄,赐御书“福”“寿”二大字,题云:“江宁巡抚宋荦年逾古稀,步履壮健,故特书福、寿二字赐之”。允宋荦请赐御书“鱼麦堂”匾额,赐御书“儿孙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让中”对联。穹窿山能祈雨道士胡得古获赐“餐霞挹翠”四字匾,虎丘山梅花楼僧人根绍也获赐“澹香楼”三字匾。
十五日康熙帝允宋荦请赐家祠匾额,赐御书“世有令仪”四字,又赐御书“地连江海屏藩重,赋甲东南节钺雄”对联,稍后还特赐御书《制砚说》一卷。命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考试苏州等府举贡生监等诗字,会同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阅卷呈览,以汪泰来等五十三人记名。御书“至德无名”匾额,令悬吴泰伯庙。
十六日,赐江南学院张某“崇素堂”三字,御书“济时良相”匾额令悬范仲淹祠堂、“让德光前”匾额令悬吴季札庙、“坡仙遗范”匾额令悬苏轼庙、“广慈保赤”匾额令悬育婴堂。还赐御书“餐霞挹翠”四字匾额于玄妙观。钦赐云泉庵诗绫一幅:“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云峰寺在府城妙明桥西北,赐“云峰寺”三字额。禅定寺在云峰寺东,四十二年赐额,四十四年御书“般若相”三字匾额。超果寺在府西南瑁湖桥之右,御书“虹光胜迹”四字悬大殿。康熙帝御书“奎光烛泖”四字匾额予昆山塔院。
《清朝通志》卷《金石略五》记载苏州府的御书碑刻,康熙四十四年有御书唐人五绝行书赐尤珍、御书五绝赐冯勖、御制至阊门作七言绝一首行书赐彭定求。前面提到苏州人彭定求、尤珍在四十二年已获御书,这里介绍冯勖,他也是长洲人,十八年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罢归。尤珍、冯勖、彭定求三位苏州人四十四年得到御书,可能是康熙帝南巡时所赐。
常州府太平寺在季子庙西,康熙帝御书“太平兴国寺”额又赐“现身民安”四字匾额。
二十二日抵达江宁,二十三日有灵谷寺和尚在行宫朝见,康熙帝即赐“灵谷禅林”,又御书泥金字《金刚经》《药师经》《心经》,请本地官员送到寺,御赐对联:“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皇太子亦赐对联一副:“沧池影静千潭月,碧树香传五叶花。”如此厚赏,说明康熙帝对于南京六朝古都特别是佛教圣地的重视,赠品中有三种御书佛经,表达了康熙帝对于佛教的尊重,当然也展示了他的佛学修养与书法造诣。二十四日赐致仕在籍大学士张英御书二幅。命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考试江宁等府举贡生监等诗字,会同大学士陈廷敬阅卷呈览,以钱荣世等五人记名。原福建提督王万祥之子王德敬进古画炕屏二架、自来火手枪四杆不收。又镇江桥头万静寺僧人玉清并江西庐山和尚迎驾求匾,康熙帝召进候书赐匾。已知赐给王德敬御书“荩臣致果”四字匾额。
二十五日赐原任四川总镇郑侨柱“慎静永年”四字一匾、绫字一幅,赐乡绅王弘泽“尊道堂”三字一匾、绫字一幅、端砚一方,赐熊一潇“训忠堂”三字一匾、绫字一幅、端砚一方,其余乡绅黄六鸿、车鼎、晋丛澍等绫字各一幅。康熙帝寝宫御笔题诗:“膏村一夜雨,初晓喜清晖。警跸长千里,鸣銮不阖扉。人勤并物盛,官守莫心违。出京迟日久,怯暑便思归。”对联一副:“风月心情常淡宕,芝兰气味最馨香。”天马赋横批,行宫匾额“云间鹤静”。安徽的九华山是佛教名山,四十四年化城寺重修,康熙帝南巡时,“遣使至山,赍御书‘九华圣境’四大字,悬化城寺。”
二十六日,御书“两江遗爱”匾额,令悬原任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祠堂。康熙帝谕江西江南总督阿山等:“朕昨往雨花台,曾见原任总督傅拉塔祠堂,傅拉塔居官甚好,其参劾之人虽多,总无怨者,大有气节,实心效力,朕因是特书匾额赐之。尔等刊毕,可亲悬其祠堂,此匾额之字,宜善加封裹,给与其子。”有江苏学院启奏宿州闵子祠、宁程明道祠、松江方孝孺祠俱是先贤忠臣,恳求皇上赐匾旌奖。康熙帝即各赐一匾:明道祠“接武濂溪”四字,孝孺祠“忠烈名臣”四字,闵子祠“□□□□”(此匾四字原缺)四字。句容县的茅山是道教名山,得到了御书“第八洞天”四字。
三十日,《圣祖五幸江南全录》记载是日康熙帝赐将军马某绫字、诗扇、端砚并坟上匾额,将军接受四字匾额。又赐都统蔡某、赵某各绫字、诗扇、端砚并坟上匾额,赐固山大鄂某祖坟上匾“忠勇流芳”四字,赐参领蒋某绫字一幅。各先贤匾额,交将军、都统悬挂。依据《清圣祖实录》所记,在镇江附近的江天寺行宫,康熙帝御书“理明太极”匾额令悬周敦颐祠堂、“忠节不磨”匾额令悬陆秀夫祠堂、“宝晋遗踪”匾额令悬米芾海岳庵、“山高水长”匾额令悬焦先祠、“忠荩永昭”匾额令悬宗泽庙。这些匾额应当就是前面所谓的“各先贤匾额”。江天寺行宫,是康熙帝南巡多次驻跸之地,康熙帝赏赐行宫所在的金山御书颇多。《江南通志》有概括:
自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南巡,建有行宫,屡经驻跸,先后赐御书匾额,天王殿曰敕建江天寺,大雄宝殿曰动静万古,行宫曰江山壮观,曰吐纳万象,留云亭曰江天一览,畅遂楼曰澄怀日新,佛印山居曰水天清映,龙洞曰松风石,御书楼曰浮翠楼,大悲殿曰禅栖,朝阳洞曰云峰,禅堂曰祗树,御制恭侍皇太后驾临金山记。
金山成为了康熙御题之山。北固山上有甘露寺,康熙中御书勅赐超岸寺及甘露门匾额。
闰四月初一日,康熙帝自江天寺登舟渡江,驻跸扬州宝塔湾。初三日,御书“正谊明道”匾额,令悬董仲舒祠;“经术造士”匾额,令悬胡安国书院;“贤守清风”及“平山堂”匾额,令悬平山堂。扬州大明寺附近得到的御书恐不止此数,据说“二十三年以来,圣祖南巡御书匾额五:一怡情,一澄旷,一平山堂,一贤守清风,一第五泉”。御书五言律诗一首行书赐天宁寺僧广元。此外,觉海寺在泰州孙王庄,康熙帝御赐“觉海寺”三字额。初五日,赐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户部尚书徐潮,礼部侍郎胡会恩,都察院左都御史陈诜等御书。李钥妻王氏江都人,守节抚孤,姑病刲股以救,康熙帝御书“节孝可风”四字赐之。初六日离开宝塔湾,此行在扬州长达五日,所赐御书匾额还有“净因”(天宁寺)、“澄旷”(棲灵寺)、“宝轮寺”,御赐对联“殿洒杨枝水,炉焚柏子香”(高旻寺);“龙归法座听禅偈,鹤傍香烟养道心”(高旻寺);“蜀岗云澹山光近,江渚潮分水派清”(高旻寺);“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静慧寺);“蒲团竹几通宵坐,扫地焚香白昼眠”(化城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化城寺)。
十二日在苏北淮安阅视堤工之后,渡黄河泊众兴集,赐河道总督张鹏翮御制诗扇。十六日,御舟行至山东鱼台地方,有河南巡抚赵弘燮迎驾,康熙帝即赐御书诗扇,又赐其父赵良栋“勇略邦屏”匾额、御笔对联一副:“情旨鹰扬能百胜,每思方略冠三军”,赐赵弘燮“世恩堂”三字匾并对联:“嵩高重镇司屏翰,河洛恩波沛德音。”二十日,御舟至临清,有天津道蒋陈锡启奏,感谢赐其父蒋伊祠堂匾额“怀荩兴文”四大字。皇太子赐蒋陈锡父祠堂对联一副:“乌府皂囊传故事,绛帏冰鉴有清风”。二十六日,康熙帝因总河张鹏翮在山东一路随行甚喜,赐金扇一柄,上有御书:“今之为仕者,宁可得罪于朝廷,宁可得罪于小民,不可得罪于巨室大臣,得罪于朝廷尚有赦宥,得罪于小民尚可弥缝,若得罪于巨室大臣,则朝怒而夕发之。”康熙帝命侍卫捧赐令开看,张鹏翮跪接匍匐展诵。
浙江海宁人陈元龙,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时为詹事,乞假养亲。三月,陈元龙迎驾,进呈《臣民望幸诗册》。四月赐御书“南陔日永堂”匾额,御制诗集一部,皇舆表一部。又赐元龙父陈之闇内制砥石砚一方,御书金扇一柄。闰四月又赐之闇人参二斤,并追赐元龙母陆氏“慈教贻庥”匾额。传谕:“尔有老亲在家,可从此辞归,不必远送。”
南巡中,康熙帝敕改淮安寺庙的事例较多。即宋僧人兰盂创建大悲庵敕改闻思寺,明万历十八年建寺敕改佑济禅寺,旧有绍隆寺敕改湛真寺,明乡人杨汉舍宅沙门祖亨创建檀度寺敕改觉津寺,旧有折芦庵敕改棲芦,宋淳祐年建洪福寺敕改诞登寺。这敕改寺名的6个寺庙中,湛真寺还得到了康熙帝御书,四十四年南巡,住持“益轮率其首座灯岱同觐天颜,敕赐今额,并宸翰御书,供奉寺内。置有香火田亩”。
这次南巡,康熙帝大量赏赐官绅御书作品,加以勉励,传达着君主对于官绅的爱意,当然这也是对于官绅敬仰君主、进奉礼物的回馈。特别是赐予原任两江总督傅拉塔祠堂御书“两江遗爱”匾额,树立了一个模范循吏形象,歌颂贤良官员。
六、天光云影:江南风景旧曾谙
第六次南巡。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启程,阅视溜淮套河工,五月二十二日返京,历时天。二月二十三日,御舟泊淮安府清江浦,致仕在籍大学士张英来朝,二十七日御舟泊扬州,赐张英御书“世恩堂”匾额及对联、书籍、人参。斗姥宫在府北门外红桥东,康熙帝御书“大智光”三字额。
三月初六日,驻跸江宁府达五日之久。
三月二十八日,康熙帝登舟泊松江府杨家浜,赐松江提督侯张云翼御书、衣帽、鞓带及弓矢、鞍马。四月初八日,于湖上行宫传翰林院编修陈世倌内侍,以其母查氏好善,特赐乳金御书《心经》宝塔一座,命赍捧归家。随后世倌之父贵州巡抚陈诜奏谢。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心经》。四十二年第三次南巡,康熙帝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轴赠送到金山寺,本次南巡特赐陈世倌其母查氏乳金御书《心经》宝塔一座。事实上,《心经》是康熙帝喜欢临摹的佛教经卷,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该经名称的含义是“依靠大智慧到达心灵解彼岸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历史上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心经》,享有盛名。康熙帝所书《心经》有较多存世,如清宫旧藏、今存南京博物院的《心经》,是用金泥书写在珍贵的磁蓝签上,康熙帝于三十六年(丁丑,)为祝贺仁宪皇太后五十寿辰而仿赵孟頫书体行书抄成。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有一个写本,是康熙帝为祝孝惠皇太后六十二岁寿辰而写。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康熙帝巡视黄河工程,途中驻跸直隶景州,时值皇太后千秋节,于是书写此经。《心经》寓意美好祝福,康熙帝御书《心经》不仅有卷轴还有宝塔,是对受赠方很尊敬的礼物。据说康熙帝每月朔望书《心经》,还影响到乾隆帝也遵例如此,甚至每岁元旦,必书《心经》一册。
《心经》是康熙帝喜欢临摹的佛教经卷,寓意美好祝福,康熙帝御书《心经》,是对受赠方很尊敬的礼物。
四月初九日,在杭州赐福建将军祖良璧、福建浙江总督梁鼐、浙江巡抚王然、福建巡抚张伯行等御书匾额。十二日,赐浙江提督王世臣、福建水师提督吴英、陆路提督蓝理、浙江温州总兵官崔相国、福建漳州总兵官许凤等御书匾额。十六日,在苏州赐江南江西总督邵穆布、安徽巡抚刘光美、江苏巡抚于准、江西巡抚郎廷极、南昌总兵官高文熠等御书匾额。这三日大量赏赐将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御书匾额。其实,康熙帝在此赏赐御书不止这些人,如督学彭始抟“圣祖南巡嘉其忠荩,御书‘公明尽职’四字赐之”。渟泉在孤山之麓圣因寺内,寒碧一泓,澄澈可鉴,康熙帝御书“渟泉”二字,勒于崖石,御制五言诗一首。杭州织造是南巡的重要接待者,康熙四十五年织造孙文成捐修东府,预备康熙帝南巡驻跸,四十六年御题其二堂“竹风清”。还赐按察司御书“存素堂”匾额,布政司筹国堂有康熙帝御书朱子书字铭,四十六年御题“祇勤”二字额悬其上。云林禅寺(灵隐寺)在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皆受到巡幸,获赐御书《金刚经》一部、《心经》一部。勅赐绍兴府宝严寺御书匾额。
二十四日,驻跸扬州府宝塔湾行宫,直到二十九日离开。嘉庆《扬州府志》记载该年御赐高旻寺匾额有“晴川远适”“绿荫轩”“禅悦”“凝远”“静怡斋”“萸湾胜览”“水月禅心”,赐露筋祠匾额“接媛芳躅”“静慧寺”。赐高旻寺对联“松梢香露滋瑶草,庭畔熏风和玉琴”;“笔架书籖宜永日,波光林影共清机”。这些御书有可能是这段时间得到的。
扬州天宁寺、苏州虎丘是康熙帝南巡经常去的地方。九月,苏州织造李煦奏报,家人王可成赍到虎丘山寺、天宁寺御书匾联。李煦报告说:“慎选良工,各匾联现在如式制造,俟工竣之日,敬悬两寺,合并奏闻。”所题匾联天宁寺有:大树堂之匾“般若妙源”,大树堂对联“珠林春日永,碧溆好风多”,禅堂之匾“萧闲”,圆亭之匾“寄怀兰竹”,方丈所挂之匾“皓月禅心”,方丈所挂之对联“禅心澄水月,法故聚鱼龙”;虎丘山为:天王殿之匾“连云”,万岁楼上层之匾“天光云影”,万岁楼下层之匾“青云境”,关帝殿之匾“云光台”。不过,《江南通志》对虎丘山上御书的介绍更有概括性,该书“山川”部分说:
圣祖仁皇帝南巡屡幸是山,上建行宫、万岁楼,御赐匾额,云岩寺曰连云,梅花楼曰澹香楼,山门曰虎阜禅寺,二山门曰路接天阊,天王殿曰香界连云,大殿曰仙景澄辉,关帝阁下曰云光台,禅堂曰水云深处,行宫内曰静远、曰晴峦飞翠、曰含辉山馆,万岁楼曰青云镜、曰天光云影,又有御书亭,碑勒御制虎邱山诗。
以上御书13处,尚不是全部。该书“寺观”部分还有御书匾额仙境澄潭、旷宜楼、静观斋3种,并记载行宫、万岁楼的建置时间与背景,康熙二十六年“蠲江苏所属未完钱粮及明年应征钱粮,因建万岁楼于兹山之阳,勒石以昭恩德。四十六年巡视河工,有司敬建行宫于山顶”。特别是记载了御赐对联的情况:
又钦赐对联六:曰波长先得月,山秀自生云;曰径转披云近,窗明挹翠深;曰花棹浑疑浮碧汉,绮窗常似俯清流;曰烟霞长护林峦胜,台榭高临水石佳;曰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床;曰山光茂苑来书几,柳色金阊入画图。又建御书亭二:一亭勒圣祖御制忆苏州风俗诗,一亭二碑,俱勒御制题虎丘诗。
虎丘是苏州的公共空间,作为最有名的旅游胜地,虎丘上的康熙御书匾额、对联,其影响是广泛的。
这是康熙帝最后一次巡幸江浙,这里的自然风光令康熙帝流连忘返,扬州天宁寺、苏州虎丘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公共空间,特别是虎丘,可以说是江南的地标,“天光云影”之匾,记载了康熙帝登临虎丘眺望青空的景象,而俯瞰山下则是江南最令人难忘的山水景象。
七、余论:康熙遗风今犹在
康熙帝的书法上乘,由于大量赏赐臣下以及赐额各地寺庙、书院等名胜古迹,于是扬名天下,因而当朝就有仿冒者。五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在处理折本时获知,有人控告革职钱塘县知县王毓美“伊家悬皇上御书匾额”,康熙帝说:“朕屡次南巡,见沿途各处有刊立御制诗文者,亦有刻书售卖者,此非朕躬所作,皆系伪书。此所刻伪书,朕曾阅过,内有朕南巡献麒麟之说,毫无影响。此本内称御书匾额等语,彼系何人,缘何赐给,是否朕书给与,着详查具奏。”如此说来,当时仿冒康熙帝书法者还不少见。
康熙帝喜欢书法也影响了子孙雍正帝和乾隆帝,特别是乾隆皇帝无比崇敬祖父,多有仿效。乾隆帝也有六次南巡,更喜欢到处题词,甚至后世将此种做法称作“乾隆遗风”。殊不知“乾隆遗风”渊源有自,乃出自其祖康熙帝。准确地说,喜欢到处题写不妨称之为“康熙遗风”。康熙南巡的题词,遍及名胜古迹、寺院公署,赏赐大臣收藏,成为清朝的一种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既源自中国传统,又深深地打上了清朝的印迹。
康熙南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赏赐御书、为名胜题额赐匾的文化之旅,密切了君臣、君民以及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向世人展示了满族皇帝深厚的儒学修养与文人形象,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认同,表达了对于明朝治统的接续,呈现了一位治河、问俗、关切吏治民生的贤明君主,歌颂了当代政治。康熙帝的南巡,尤其是南巡中进行的书法活动,不仅是文化行为,也具有政治意义,实际上也是一种统治方式,成为一种风范。
康熙帝南巡时赏赐大臣的书法,对于大臣来说十分珍贵。如江苏巡抚宋荦,接待过第三、四、五共计三次南巡,所获御赐手迹和书画众多,宋荦以此超迈古往,引以为荣:“昔唐太宗、宋仁宗皆尝以宸翰颁赐臣下,所得不过片纸或数字耳。然犹当时夸为盛事,后世侈为美谈。以今视昔,何啻什伯过之。”宋荦向康熙帝谢恩说:“臣何人斯膺此异数,虽勉竭犬马未尽之余年,总难报天地生成之大徳,惟有夙夜靖共恪守官箴于末路,以仰答高深于万一而已。除将圣制摹石虎丘昭垂胜迹,及赍捧颁赐御书诸物到家,传示子孙,世世珍藏。”宋荦曾在故乡商丘老宅建“御书楼”,专门收藏康熙帝御赐墨宝。康熙帝南巡大量赏赐御书作品,还影响了书法艺术品收藏。官员以收藏康熙帝御书为荣,一些藏品流传至今。
原文刊发于《学术界》年第10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