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新闻一台自走式大型喷雾机顶

(.03.22青岛日报报道)

■正在作业中的32米双臂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

本报讯身兼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作业喷幅可达32米,离地间隔最高2.2米……昨日,在平度市新河镇的麦田里,一台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正在进行作业演示。据悉,该喷雾机的机械制造技术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补齐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植保环节的短板。

“自走式农业机械,就是自备动力,经驾驶员操纵自动行驶的农业机械,它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走及变速装置等构成。我们投入5年的时间进行研发制造,现在终于成功了。”机械研发制造方——青岛易田机械的总经理崔祥龙难掩喜悦之情,“举个例子,过去小型的喷雾机械能进小麦地,却进不了水稻田;合适大豆等低秸作物的,玉米等高秸作物就用不上。小型机械作业效率不足,成本太高。”据崔祥龙介绍,眼下,青岛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种、收”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在“植保”环节却因南北水旱条件不同,作物生长高度不同等多种原因,能够“普适”多种地块条件和作物品种的大型植保机械非常少。

机器演示现场,记者看到,在农机手的操控下,一台满载2吨农药的喷雾机将折叠的32米双臂缓缓展开,随着机械前行,喷洒出的水雾在太阳的映射下投出一道美丽的彩虹。“高度、轴距均可调,可以为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植保,能适应国内各地绝大多数麦畦宽幅;再加上配备的特种轮胎,水田作业也是得心应手。这台机械的作业效率在每小时亩,日作业面积在亩左右。”崔祥龙告诉记者,这种机械拥有核心发明专利,能够使机械在各种复杂地形的行驶过程中始终自动保持臂展平衡,作业稳定性更强。仅凭此项技术,去年初步推向市场后,就受到我国南方江苏、湖北等多地大型国营农场的青睐。

平度市新河镇陈埠李家村一位种粮大户李永告诉记者,他们村农业合作社种植粮食和蔬菜余亩,1亩地的人工打药作业费是12元。等夏天玉米长高了,1亩地打药15元都没有人愿意干。如果用上马力的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就能顶个劳动力,每亩作业费和耗油费只有0.8元,并且农药利用率是传统人力的2倍以上,作业价格远远低于人力。

为提升机械用药、施肥的精准化,易田机械还与专业科研院所合作,为机械量身打造了“定量精准喷雾系统”。“简单说,药、肥使用量实现定量可控,机械走得快,喷雾量随之增大,机械速度降低,喷雾量随之减少,精确保障单位作物的受量。”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说,这一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让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成了农业植保的利器。

(本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告别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tc/1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