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江有个村的掌门人为啥每天要走1万步

  11月17日早上6点,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孙端镇新河村。村子刚从睡梦中醒来,被一层薄薄的晨雾包裹。早起的人们弯着腰在菜地里拾掇。村党委书记蒋荣起了床,吃完早饭后就匆匆出门,背着手,开始用脚步“丈量”整个村子……

  从年担任这个村的“掌门人”以来,蒋荣就将巡村当成了每天的“规定动作”。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作为网格长,他的手上多了一部手机,他边走边刷屏,不时还停下脚步,拍下一张张照片上传。蒋荣点开的是智慧越城“基层治理信息平台”,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后,GPS也开始自动工作,蒋荣巡查到哪里,定位就跟到哪里。

  13个工程项目事关每家每户   

  通过这种“智慧”的新式“武器”,记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蒋荣每天徒步在村子里巡查的步数都超过了1万步,持续时间超过10个小时。

  为何每天都要走这么多步?原来,这段时间村里大大小小有13个工程项目同时在动工,蒋荣到每个工地转上一圈,递个烟,聊上几句,就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

  “这些项目关系到村里的每家每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蒋荣一边指着手上的一张明细表,一边介绍说,这13个工程项目包括精品村立面改造、村内道路改造工程、畈里周江活水工程、道路改建防护、排水、路灯工程等等,工程总价超过了万元。他说,不管是生活污水纳管还是立面改造,都涉及到村里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而且这些项目基本上都要在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时间不等人。

  新河村现有近千户人家,村民人,尚有余亩农田。这个水网纵横的典型绍兴小村,环境优美。当年村子里很多人选择了外出,在上海等地从事建筑行业。经过多年打拼,村民们钱包渐鼓,村子里随处可见豪车、别墅。把老家村子搞得像花园一样美,成了很多村民的愿望。

  利用一切机会走访联系群众   

  年,新河村开始实施环境大整治。五六年时间里,村容村貌大变。房前屋后的茅坑、粪桶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干净的绿色公厕。沿着礼江古木桥往村里走,沿河的木质游步道已初见雏形,脚下清波荡漾,一长排种荷花、养锦鲤的水缸已沉底排开,可以想象来年夏日碧荷涟涟、鲤鱼翻腾的盛景。经过立面改造的村民家的墙面粉刷一新,各类管线统一入地,不再在空中结成“蛛网”。

  与此同时,改变的还有村民们的习惯。从最初的千方百计不愿除掉露天茅坑、粪桶,剖鱼杀鸡都在河里,到垃圾分类投放,即使是一片黄菜叶,村民也要捡起来扔进指定垃圾箱里。

  “这些改变,党员、干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村的一位村民说。

  在新河村,“干部带领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已成为一项运作成熟、行之有效的模式。全村名党员,平均每名党员联系8户村民,而村干部联系的户数更多。

  “除了‘三会一课’,党员们都要入户走访联系户,及时了解村民家的动向,问问孩子的读书情况、老人身体如何,近期有没有困难,对村里工作有没有看法等等。我们也会定期派出督查组到联系户家中抽查,听取反馈结果,并记录在案。”蒋荣说,利用一切机会到群众中去,去做群众工作,很多矛盾还处于萌芽状态就解决了。就在11月份,新河村党员量化考核已正式开始,入户走访联系群众,是其中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把十九大精神送到田间地头   

  在新河村,与党建相关的“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有长廊有小品,有路口醒目的党旗标识牌。村内宣传窗、公示牌、标语牌也都可见十九大精神的贯彻内容。在会议室,一堂党课刚刚结束,喷绘背景还未撤换。蒋荣说,党课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晓光来上的,主要向党员们宣讲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徐晓光还是新河村的联系市领导,常常抽空来村里走访调研,与群众拉拉家常。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伟大决断,在农民中反响巨大。”蒋荣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问题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老百姓都特别   对于新河村的未来,蒋荣心中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在村蔬菜基地上引入‘农家小屋’,在成片的蔬菜地上搭建起木头小屋,以农庄的形式管理,吸引上海等地游客来休闲度假,尝试乡村度假产业新模式。”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王家治 严竹萍 文/摄

编审:Soso

绍兴晚报∣一个值得   绍兴晚报新媒

-(工作时间)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谁清楚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tc/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