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水,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六闸村有着敬水、亲水、爱水、护水的良好风尚,这也形成了村里的一个特色。因此,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我们特意规划了这样的一个水文化主题馆,将六闸村的水系情况、治水圣贤、用水工具、亲水项目、利水事业等水文化一一展现,引领村民了解、珍惜六闸村的水文化,使文化礼堂成为追忆厚重历史、传播先进文化的乐园。”村支书陈桂友说起了建设水文化主题馆的初衷。
村民正在欣赏水文化主题馆中的风景。 陈桂友介绍,之所以在水文化主题馆内设计了缩小版的金清大港,是因为对于当地百姓来说,金清大港有着重大的意义。 金清大港被村民视为母亲河。它的分布流淌不仅自古至今牵扯着温岭的经济布局,孕育了温岭蕴藉深厚的文明,还滋润了绚烂多姿的新河文化。搜寻新河文化典籍,几乎所有史实文献都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也成为新河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主题。“金清港为周边的景观注入鲜活的气息,六闸村枕江而居,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陈桂友说,如今的六闸村也是依托金清大港而兴。借助金清二期拓宽机遇,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在年金清大港排涝工程启动时,村里征用土地86亩支持金清大港拓宽项目。借助相关政策的优势,筹集资金万元,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净化,并建设了村文化长廊区块和新村部。同时,还利用相关拆迁政策,依托金清大港穿村而过的天然优势,沿港建设一个高标准、高品位的住宅小区——六闸新区,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德国普伦中学师生参观民俗记忆馆。
古代治水先贤和六闸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闸,原称金清闸,作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意义非凡。因此,在水文化展览馆内,我们又建了一个缩小版的六闸。”陈桂友介绍,现在,每天都有村民兴致盎然地从这个缩小版的六闸上走过,看看馆中风景,细读桥闸文化。 众所周知,新河的文化离不开金清的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就有闸。闸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依,从闸中能解读到一方水土一方人蕴含的文化。六闸为新河闸桥群之一,在设计时,发挥其综合作用,闸桥结合,不仅起到排蓄水的作用,也为两岸交通提供了便利。同时,它也成为一种建筑艺术,一道人文景观。 “一弯江水从这里经过,经过了南宋的古闸好几座,造闸的朱熹在这里吟哦,倒背着双手倒映着江水影儿婆娑;弯弯的碧水金清港,噢噢浅吟低唱浅吟低唱我对枕头旁;长长的步道花草香,噢噢迎来我的朝霞送走我的月光我的月光。”悬挂在文化礼堂内的这首《六闸村歌》充分展现了六闸村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水文化特色,也揭示了六闸的建成和治水先贤朱熹的密切联系。 淳熙九年(年),浙东连年灾荒。南宋朝廷命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兼办赈务。是年七月,他取道嵊县来台州,巡视历至黄岩(当时太平隶属黄岩)。黄岩乃产粮重地,然因地势低洼,水利失修,旱涝灾害频繁。朱子提出“唯水利修,则黄岩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无饥馑之苦”的精辟见解,遂兴建迂浦、金清、长浦、鲍步、蛟龙、陡门六闸,修理三闸。 闸成,村民追念先贤始事之勤,立祠纪念。但当初的祠堂总带着一些迷信色彩,年,村里将朱熹祠堂改建成了朱子家礼馆,使其成为文化礼堂的一个组成部分。馆内树立着一座朱子像,四周的圆底花框展板介绍着朱熹的生平、作品、思想等内容。 受朱子家礼馆的影响,文化礼堂内设立了讲堂,同样以朱熹命名。每月讲堂内都会开展至少一次的讲座,涉及政策、法律法规、健康养生、家政培训等,内容实用而生动,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听课的人很多,常常爆满,有时不得不临时转移到二楼更为宽敞的礼堂内进行。”陈桂友说。 在六闸文化礼堂西侧还有一个祠堂,纪念的是另外一位治水专家——范仲淹。据村里的老人说,过去村里修建堤坝,在快要完工的时候,风浪大作,主事者决定祭祀范公像,结果浪涛真的就停了,堤坝顺利完工。后人称范仲淹为海神,并修筑祠庙以求平安。如今,范公祠变成了范仲淹纪念馆,并在墙上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体会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朱子家礼馆。
文化礼堂成为村民们生活交流的中心 六闸文化礼堂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民俗记忆馆了,它与水文化主题馆等功能区主题分明又彼此融通。展馆内摆放的都是蕴含浓浓旧时农村生活气息的用具,如水车、风车、雕花木床、陶罐、蓑衣等。 在馆中还展列着两项令六闸人颇为自豪的物件——箍桶和锣鼓。一个木桶看似简单,但要经过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十多道工序,并用土法计算圆周率,更显珍贵。六闸锣鼓是新河锣鼓三大支系之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清代末年,六闸农民自发组建舞狮队,每年春节期间,在本地及邻近乡村开展活动。舞狮少不了伴奏,六闸锣鼓应运而生。如今锣鼓演奏套路逐渐增多,艺术逐步提高。六闸锣鼓除服务于本村落文娱活动外,还向邻村辐射,使六闸锣鼓不断继承发展下去。 年3月,德国普伦中学师生一行14人参观了六闸村文化礼堂,对这些农具感到新奇不已,赞扬中国先人们的聪慧与能干。 另外,远在金清大港边的江村诗页也是六闸文化礼堂的一部分。年,新河镇政府投入多万元,在金清大港后行至六闸村两侧1.1公里沿线建设漫步道,主要包括河道砌石、建亲水平台、游步道铺装、两岸绿化等。绿化带间每隔几步就是书形的小石雕,上面刻着历代文人描写新河及新河文人的诗作,与礼堂内的农家书屋里外呼应。赏江景,品诗词,别有一番滋味。每天傍晚,村民在这里锻炼、散步、读诗、拉家常。 尽管开馆才一年多,文化礼堂已举办不少文化活动:乡村大擂台、朱子成人礼、非遗文化展演、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及常规性的春泥计划、道德讲堂等活动。如今,礼堂日渐成为村民们生活交流的中心、文化传承的纽带,在为村民提供丰富精神享受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作者:记者颜婷婷通讯员林绍禹林瑶文/图
编辑:陈涵婷
来源:温岭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