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诗城马鞍山新河村乡贤文化引文明

乡贤,是当地有德行、威望高,深受村民尊崇的贤人;乡贤,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榜样力量可教化乡民;乡贤,是村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榜样,他们的价值观能教化一方。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弘扬乡贤文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新河村,坐落在新省道南侧,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年被确定为全市首批乡贤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新河村围绕“孝”、“贤”打造乡贤文化品牌,侧重于宣传和弘扬才能兼备的孝贤名人,营造氛围、传递精神,在整个新河村和全镇,乃至全社会,形成人人向孝贤名人学习的社会好风尚,乡贤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建立农民文化园打造乡贤文化教育基地

近日,博望区新市中心学校的28名萌芽小记者,在新市镇团委、妇联、该校支社的组织下,前往新市镇新河村参观乡贤文化建设成果。在该村党支部书记邵新刚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已经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农民文化乐园。在农民文化乐园的乡贤榜上,孩子们详细地了解了该村被评上乡贤村民的相关事迹。这些身边的乡贤好人,成了孩子们当天采访的主角。   近年来,博望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加强各类文化载体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新河村农民文化乐园是博望区第一个省级文化乐园,背靠葱郁的梅山,紧邻宽阔的新省道,年初规划建设,8月着手实施乡贤文化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年1月30日正式启用,总投资万元,建成了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平方米的礼堂,还建成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村史村情室以及体现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内容的文化墙。村部露天广场面积平方米,可容纳多人;16面乡贤文化墙分散在新庄、黄岗、大庄3个自然村,累计约米,面积约平方米,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祖宗家规家训和本村乡贤名人榜及其事迹为主,每个月推选1名乡贤上墙向全村群众展示;村部文化长廊长米,宽1.5米,面积约平方米;健身器材3组,分布在黄岗、新庄和村部3处,健身器材共40多件。现在,这个文化乐园已成了村民们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好去处。   新河村农民文化乐园的建成,为博望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该村党员群众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和落脚点,为该区农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掀开了新的一页,适应了农民朋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寻身边乡贤名人培育美丽乡村文明乡风美丽的乡村不仅要有美丽的容貌,更要有优秀的品质和文明的乡风,乡贤名人的榜样示范引领就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途径。   新市镇新河村58岁的党员刘有年,是马鞍山市丹阳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有年出身贫寒,上世纪80年代率先承包了远离村庄的两条小水沟放养鱼苗,从此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时至今日,已拥有资产千余万元。刘有年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响应党中央“共同致富”的号召,帮扶户农户从事水产养殖,自家的“鱼蟹饲料加工厂”长期以成本价供给养殖户饲料,每年让利30多万元,义务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业务支持,使养殖户年均增纯收入3万余元。刘有年由当初一名“好社员”发展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致富带头人”。   在新市镇一带,刘有年这个大孝子是出了名的。虽说兄妹们家境也很宽裕,但他执意一人承担了赡养母亲的义务,从老人的衣食住行到生病时求医问药、卧床护理都是亲自照料,直至前年老人以九十高龄无疾而终,他依然自责恪尽孝道不够。岳父过世后,他毫不犹豫地从妻娘家兄弟们手中“抢”过岳母,将其接到身边赡养,让妻子少管水产养殖上的事,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都放到照顾岳母身上,以保证老人安度晚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刘有年的“敬老”善举,还表现在他对新市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一往情深地坚持25年的“行孝之旅”。年的春天,当时的新市乡敬老院刚刚在梅山林场的马山南坡落成,刘有年向朋友们东拼西凑了元,在敬老院启用典礼的前一天送到了敬老院,他从此走上了敬老院“行孝之旅”。在敬老院走过的25个年头中,每逢端午粽香、中秋月圆、辞旧迎新春节之际,敬老院所有老人的床前都会摆上刘有年送去的各种各样的水果、糕点,餐桌上还洋溢着刘有年送去的鱼肉做成的佳肴香味。刘有年去敬老院时,特别爱和老人们谈心,是一名忠实的听众;他关心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哪些老人牙稀吃不动苹果,哪些老人肠胃不好不能吃香蕉,他了如指掌。他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定了一条铁的规定:保持与敬老院的领导沟通,了解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随时帮助解决突发问题。   新河村把那些生在新河,长在新河,奉献在新河的各行各业中,为当地群众公认的孝贤名人,打造成孝贤文化品牌,把这种氛围营造出来,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在整个新河村和全镇,乃至全社会,形成人人向孝贤名人学习的社会好风尚。为把这项工作做好,新河村专门组建了乡贤文化工作组,通过走访群众,让群众推荐,经过集中公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群众满意的推荐和选拔机制。   年出生的汪东红,20岁嫁给新河黄塘自然村的邵新峰为妻。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妇女,自走进这个村,融入这个家庭以来,年轻、聪颖、勤俭、孝顺的她,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诠释着中国经久不衰、亘古不变的“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她孝敬公婆的贤惠之举,受到家人和村里村外乡亲称赞,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自结婚之日起,汪东红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拌过嘴,闹过分家。现在爷爷奶奶均已年过八旬,体弱多病,汪东红像照料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伺候着。爷爷因年纪大,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担任着村民兵营长的职务,成天在行政村忙,很少有时间顾家,照料爷爷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夏天,爷爷因双腿浮肿,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小水泡,一脱落,就流出腥臭难闻的液体。每当这时,她总是给老人擦洗,并敷上药。老人家吃饭较慢,冬天为了让饭一直热乎乎的,她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汪东红就这样悉心侍奉老人,但从没听她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温馨的家庭是营造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汪东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人们上了“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生动一课,在世人面前竖起了道德标杆,为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方面做出了榜样。   经过走访调查登记,新河村整理出乡贤文化线索10个方面、60余条,为新河村打造乡贤文化奠定了基础。推行“”模式激发乡贤文化持久生命力乡贤文化建设不是一阵风,也不是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如何让乡贤文化长久保持生命力,发挥影响效应,新河村按照“成立一个组织,依靠两种展示,建立三个机制,打造四个平台”的要求开展具体工作。   年2月,新河村成立了乡贤参事会,设参事会长1人,副会长2人,秘书1人,成员6人,参事会会长和秘书分别由村主任、文书等村干部兼任。建设乡贤名人墙和乡贤名人堂展示乡贤名人主要事迹。   刘有年,作为新河村的乡贤名人,在为新合村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新合村为他提供的待遇,对于他经营的丹阳湖合作社,新河村为他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还积极为他申报相关农业政策。这是新河村打造乡贤文化建立的激励帮扶机制,目的是让乡贤的生活更好,让乡贤在新河村拥有更多名片,以乡贤来宣传新河村,让新河村的发展和乡贤的成长密切联系在一起。邵禄招老师的先进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就连他的家属也语焉不详了,新市镇和新河村为了让乡贤精神代代相传,组织专人走访邵禄招的朋友和老同事,将邵禄招的生前事迹整理出来永久性保留,并向全社会公示和宣传。   除了激励帮扶,新河村还建立了培育评选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向全村群众提出“寻找乡贤,宣传乡贤,争做乡贤”的争创乡贤活动,并以活动促和谐,让全村各村民组发动各自所在村民组村民的积极性,每个月各村民组可以上报1名候选人,最后每月通过全村村民代表大会投票,确定评选当月乡贤,上墙公示。全年下来,哪个村民组上榜乡贤最多,就给予相关奖励。目前,新河村已经产生“每月乡贤榜”乡贤多达16名。积极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新河村,感受和宣传乡贤文化,计划到年底,完成“万人学孝贤”的活动总规划任务。   在打造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新河村重点打造了四个平台。文化传承平台,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重新修缮当地古迹,使之成为展示国学文化、乡民族文化的展馆;修缮宗祠,着力将姓氏祠堂打造成为宣传核心价值观的讲台,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建好用好农民文化乐园,在园内用大量的图文资料充分展示当地美丽的山水人文风景和各类英才的事迹;把乡贤文化延伸到学校课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公益慈善平台,通过各类公益慈善组织,积极引导乡贤参与助学、助医、助残、助孤、拥军、生态乡村建设等公益慈善活动,敦厚民心民风,涵养文明乡风,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创业发展平台,引导乡贤投向家乡建设,大力推进“乡贤回归”,通过各类商会、在外商家人士创业促进会等组织,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鼓励引导一批在外创业的乡贤参与或帮助家乡创业,实现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和谐建设平台。充分发挥乡贤影响力,利用乡贤在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引导乡贤加入平安和谐建设行列,促进农村平安和谐稳定。

戳一下最下面的,表示你很喜欢本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白癜风会传染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tc/665.html